孩子近视了,该佩戴眼镜而由于家长的种种顾虑一直拖着,不利于孩子的眼镜健康,严重的还会连累儿童脑部的发育。儿童近视配镜,鼓励不早不晚正合好的科学认识。那么,什么才是不早不晚正合好的时间呢?让我们先来了解眼部发育的规律。
人人天生都是远视每个人的眼轴从降生到衰老,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这就使得每个人天生都是远视,随着眼轴的增长,年龄的增长,才会出现近视。这就是视力与年龄的绝对相关关系,初生儿由于眼球长度较小,往往存在—度的远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长度逐步增加,远视度数就会减少,慢慢转为正视。当幼儿生长发育到2岁时,视力会发展到在0.4左右,长到5、6岁时,远视视力会仅剩度左右。 3-5岁是最佳矫正年龄由于人体眼结果的发育规律,到5、6岁时,正常发育进程下,孩子的视力到达正视水平,此时向后几年,如果眼轴长度继续增长,那么就会转为近视。所以说,一般情况下,5岁以后是发现孩子近视的最重要时期。此外,由于中国儿童普遍出现的近视发生时期提前,所以,建议家长不妨从4岁开始提前观察孩子的近视状况。以便早作矫正,及时得到控制。
孩子老是眯眼是配镜信号不戴眼镜脑子及眼最吃亏。因为近视眼没有戴眼镜,使得远处物体无法在眼的视网膜清晰聚焦,没法给视网膜以清晰像的刺激,脑子就接受不到相应的信息,而信息对脑子的发育很重要,从而不利于眼的发育。上课时戴镜,在室内活动时近视度数在度以内,可以不戴,但超过度者应该戴。
一般来讲,同时满足裸眼视力0.6以上、近视75度以下的低度近视可以暂时不戴眼镜,但如果存在外隐斜,就需戴镜。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看东西老师眯眼,那说明孩子的视力正常看东西已经开始吃力,为了防止近视度数的快速增加,需要尽快到专业医学验光机构去判断孩子目前的视力情况。
弱视是视神经发育不够弱视是孩子视功能发育过程中,由于视神经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等原因而导致的视功能发育不良。如果孩子的眼睛不仅在家长和老师们看来不红不肿,炯炯有神,而且眼科医生用常规检查方法,如裂隙灯、眼底镜等也不能发现眼球本身有明显病变,然而经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这样的眼睛被称为弱视。
绝大部分弱视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不仅视力可以达到正常,而且部分可以或全部恢复双眼视功能建立立体视。儿童的视力好坏影响着他的一生,然后生活中家长往往由于种种误解而延误了近视、弱视等儿童视觉问题的纠正和治疗。
高度近视已成45-59岁人群失明第一主因
近期研究数据显示:高度近视(度数超过度)引起的并发症(例如黄斑变性等),已成为我国45~59岁工作年龄层双目失明的第一主因。现在中国的近视患者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50%,其中超过5%是高度近视患者。更让人担忧的是,高度近视患者数量还在持续增加,预计到年,高度近视人群的比重将超过10%。
目前高度近视趋于低龄化并且人数持续增长。专家希望进一步在近视的筛查、预防和治疗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护好我们及下一代的灵魂之窗。1.加强护眼常识的普及,推广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及护眼常识。从学校开始,还应着手家长的教育,并向社会大众普及护眼知识。2.积极处理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筛查发现高度近视(度数超过度),减低其发生成高度近视的风险。3.鼓励并支持高度近视人士接受一次详细的眼睛检查,确认是否患有近视相关并发症,如有发现,及早处理。4.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以学校为单位,收集高度近视儿童及青少年的临床数据,并定期追访,以获得更多详尽的临床数据。5.加大对近视防治的基础研究投入,完善高度近视基因数据库,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实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开发新的防治方法。
高度近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会发生眼轴增长,其中巩膜增长,而脉络膜和视网膜却难以发生相应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造成视网膜的拉伸、变性、萎缩,也会发生视网膜劈裂。但是,真正影响高度近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原因是黄斑的损害程度,高度近视会造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从而造成黄斑出血,这种病理改变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高度近视的远期并发症除了发生视网膜病变外,高度近视还会增加青光眼、白内障,尤其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危险。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会比普通近视或正常人高2~3倍。
高度近视的治疗经验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常用-6.0D的标准,而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做了一次专家共识会,新的高度近视的标准为等效球镜5.0D。高度近视已经发生了器质性改变,治疗很难,这种情况下,预防比较重要。目前有后巩膜加固术防止眼轴延长、但其有很多并发症,国外很多地方已经放弃这种疗法。远期来看,最重要的是预防黄斑出血,如果及时检查发现有黄斑出血,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可以控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减少黄斑出血。高度近视和老年黄斑变性不同,只需要注射1~2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就可以控制脉络膜新生血管。
白癜风哪看的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