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1,从饮食摄入后会选择性的被眼睛和大脑组织吸收,对视觉和认知健康均十分重要。叶黄素主要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并且能吸收射入眼睛的具有破坏性的蓝光从而保护眼睛2。
叶黄素与它的同分异构体玉米黄质均优先分布于眼睛中,尤其是视网膜的中部,即黄斑。有证据显示,叶黄素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的早期成熟。给猕猴喂养无叶黄素的食物,会使猕猴眼部无黄斑色素,并且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发现了较多的类玻璃膜疣状体,黄斑高荧光增强、视网膜畸形率增高。如果猕猴终身食用无叶黄素或玉米黄质的食物,眼部结构也会发生改变2。
眼睛是神经系统的延伸,叶黄素的缺乏会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叶黄素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原理基于以下几方面:叶黄素是人类大脑组织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无论是生命早期还是晚期;灵长类视网膜中的叶黄素含量(例如黄斑色素密度)与大脑中叶黄素含量相关;黄斑色素密度与成人的认知功能相关;成人补充叶黄素可改善认知功能2。
叶黄素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淬灭单线态氧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降低氧化应激。新生儿早期,氧化应激是十分重要的病理学条件,视网膜和大脑代谢速率高,并且新生儿大脑内源性抗氧化酶相对缺乏,因此对抗氧化剂的需求尤其迫切。叶黄素还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具有抗炎活性。除此之外,叶黄素可调节突触膜的功能,改变突触膜的生化和结构特性,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2。
富含叶黄素的食物主要为水果和蔬菜(表1),这些食物摄入较少会导致叶黄素摄入较少,进而导致视网膜色素密度较低。人群(尤其是婴儿)的视网膜色素密度和大脑叶黄素水平的高变异性反映了膳食中叶黄素水平的变异性。有报道称出生时血浆叶黄素水平相同的婴儿在喂养了母乳或叶黄素水平较低的婴儿配方一个月后,人工喂养儿的血浆叶黄素水平显著低于母乳喂养儿3。
综上所述,叶黄素作为婴儿大脑组织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对神经和视觉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婴儿期叶黄素水平较低可能会影响早期神经发育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成熟,并提高神经组织被氧化应激损害的风险。婴儿期补充叶黄素有益于远期的眼脑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