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O18丨关于PCV的终极三问陈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18-5-19 15:51:08   点击数:
 

PCV是近年持续发酵的热点话题,以往我们多着重于诊断。由于PCV患者的表现千差万别,视力结果与眼底表现无法对应,治疗较为棘手。在第33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上,陈有信教授和赖旭佑教授一致认为PCV治疗仍需探索和建立共识。《国际眼科时讯》特邀两位国际性眼底大咖进行巅峰对话,深度解读现有循证证据。陈教授说到,“对于PCV,我们提倡个性化治疗,但也应制订相应共识,进行规范化诊疗。各国眼底病专家们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以探讨如下问题:能否抗VEGF单独治疗?联合PDT治疗效果更好吗?如果联合PDT,选择即时PDT还是延迟PDT?”

PCV的拆弹专家——PDT

陈有信教授

从循证证据和个人临床经验角度出发,陈教授更愿意选择抗VEGF联合PDT,因为联合能够使息肉样病变消退率达到70%左右。他谈到,如果患者在抗VEGF治疗后视力提高但病变未消退,这种情况就像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之前的治疗成果就会毁于一旦,而联合PDT,则更有助于消除息肉病变,拆除“定时炸弹”。此外,FUJISAN研究提示即时联合治疗比延迟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在遵循上述循证证据的基础上,陈教授最后再次强调PCV治疗需要个性化。

PCV联合治疗的登顶之作

陈有信教授

探讨PCV,欧美没有太多的临床试验,因为这种疾病亚洲更为多见。EVEREST1研究的6个月结果提示了联合治疗的效果,但局限在于病例数少,观察时间短。因此EVEREST2应运而生,其进一步肯定了EVEREST1的发现,即无论是视力提升、病变消退,还是在疾病改善的速度上,联合治疗均更具优势。EVEREST2的证据强度更高,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指导我们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方式。

赖旭佑教授

赖教授会上公布了EVEREST2研究的2年结果,他说到,“当前关于PCV治疗尚无共识,无论是抗VEGF单独治疗还是联合PDT治疗,均能显著提高视力,OCT也显示视网膜厚度下降。我们需要综合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如EVEREST2研究和PLANET研究)来指导治疗。雷珠单抗联合PDT比单独雷珠单抗治疗的视力结果更好,这提示应该采用联合治疗。”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PCV的息肉样病变的消退。雷珠单抗联合PDT的病变消退率显著高于单独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所需要的针数和PDT次数也更少,减少了治疗负担。EVEREST研究是在基线时进行PDT(即时联合),而PLANET研究不同。PLANET研究先进行3针阿柏西普的负荷治疗,PDT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所以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接受了PDT治疗。如果患者的视力、OCT和ICGA表现满足补救性治疗标准,他们可能会被随机给予安慰剂PDT或补救性PDT。总之,PLANET研究显示常规的阿柏西普治疗剂量在提升患者视力方面非常有效。按照PLANT研究流程(即第1年固定的负荷剂量,后续接TE方案),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视力提升,以及中等水平的息肉消退率。

关于PM防控的务实三谏

陈有信教授

在我国眼底疾病谱中,病理性近视(PM)所引起的黄斑病变致盲率最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陈教授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1)近视眼防控工作从青少年开始抓起,阻止进展为病理性近视;

(2)如果发生视网膜劈裂,选择后巩膜缩短手术或玻切手术;

(3)如果继发CNV,需要注意与炎性CNV鉴别,其治疗可根据RADIANCE研究和BRILLIANCE研究结果,合理应用抗VEGF或PDT。

赖旭佑教授

CNV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在亚洲人中更多见。10%高度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近视性CNV(mCNV)。依据随机对照试验RADIANCE、BRILLIANT(雷珠单抗)以及MYRROR(阿柏西普)的研究结果,当前抗VEGF是标准治疗。三项研究均显示抗VEGF能够改善mCNV患者的视力,大多数患者仅需少量注射次数(第1年,中位数2~3次),复发率很低。RADIANCE的长期结果近期已被公布,显示患者随访4年后仍可保持视力,41例患者中仅有7人需要再次抗VEGF治疗。

PM随访的标配——OCT

赖旭佑教授

OCT是眼科重要的诊断和随访工具之一,可用于显示多种病变。赖教授指出,在病理性近视方面OCT最常用于检测其导致的牵引性黄斑病变(MTM),以及是否有中心凹脱离。一旦MTM患者出现中心凹脱离,即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若手术被推迟,患者很可能进展为近视性黄斑裂孔和视网膜脱离,预后相对较差。OCT还可用于寻找潜在的mCNV。对于诊断,我们需联合FFA与OCT,而一旦开始抗VEGF治疗,需要应用OCT随访监测CNV消退情况。

陈有信教授

OCT现今已成为眼底诊疗离不开的“标配”,其具有无创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使我们清晰观察到视网膜层间的各种变化;更精细的OCTA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血流状况,间接显示CNV形态,从而指导治疗和随访。

陈教授虽然仍推崇FFA的应用,因为在很多病变的观察上FFA不可或缺,但在随诊时他认为OCT和OCTA因无创的特点更为适宜,有助于观察CNV是否消退,在评估pm-CNV方面如虎添翼。

巩膜胶原交联开辟PM治疗新途径

陈有信教授

PM的一系列眼底病变均由于巩膜扩张、眼轴延长而起,需探索哪种方法能阻止巩膜扩张,包括后巩膜加固/缩短术,此次APAO会议上,有作者报告了使用巩膜胶原交联方法,试图阻止高度近视眼的巩膜扩张,尽管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对此陈教授评论到“希望有更多的探索、乐见其成”。

微脉冲激光的应用

赖旭佑教授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微脉冲激光持续发展,广受眼底医师欢迎,其能量以微脉冲方式传递,优势在于以很少的能量达到与传统激光相似的效果,但减少了对视网膜的损伤,激光治疗过程更加安全。赖教授指出,可以调整激光脉冲的工作周期(dutycycle),短的工作周期意味着激光的作用时程更短,产生的热效应更小。通常采用5%~15%的工作周期,代表着激光开启时间。目前微脉冲激光被用于多种疾病,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癫风
白癜风早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yfzl/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