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堂期中考试专题初二物理考点分析,考前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3-3-15 17:33:1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第一单元:象

1、声音的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最慢;真空不能传声。

3、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通常来说,大于60dB的声音属于噪声。控制噪音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5、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6、声音的应用

传递能量:如医院用超声波碎石、清洗钟表眼镜。

传递信息:利用声呐(回声定位)探测鱼群、测距离,利用超声波诊病(B超)。

7、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若回声比原生慢0.1s以上可听到回声。

第二单元:物态变化

1、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3、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同种晶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汽化(吸热)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周围空气流动快慢。

7、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第三单元:光现象

1、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4、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紫外线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光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除此之外还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5、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6、平面镜成像原理: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像为虚像、像与物左右倒置

7、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手电筒中的反光罩、太阳灶都是凹面镜;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汽车的后视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

8、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四单元: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入射角折射角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入射角折射角

2、光垂直界面入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

3、光从空气斜玻璃砖后,所形成的折射角比入射角要小;当光从玻璃砖射出时,要注意这条光线要与入射光线平行。

4、物体越接近凸透镜焦点,像离透镜越远,且像越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一定是倒立的,可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一定是正立的,不可用光屏承接。

6、凹透镜成像规律: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7、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要带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正。

9、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期中模拟试卷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有疑问,可以后台私信林老师,随时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xgyy/1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