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10观看名医直播
点我进直播间向专家提问对于近视的人来说,近视加深换眼镜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频繁地更换眼镜,大家就需要警惕,有可能是得了圆锥角膜病!
圆锥角膜是一种怎样的眼病?哪类人群高发?除了近视加深过快,还有哪些常见表现?
圆锥角膜,沉默的“视力杀手”
所谓“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
据统计,它在医学的流行病学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左右,多发生于青春期,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是主要的患病群体。
因其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为多因素所致,目前存在的说法主要有遗传、特异质、揉眼、过敏、接触镜和结缔组织异常等;加之早期常被当做单纯的近视或散光增加而延误诊治,所以临床上一直将圆锥角膜视为令人困扰的疾病。
圆锥角膜的早期症状1短期内,近视加深很快圆锥角膜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跟近视的症状很像,容易被患者混淆。
但当出现短期内视力下降过快,如每年呈现、度的变化,则需高度警惕。
2散光从无到有,或加重圆锥角膜可使角膜中央向前凸出、变薄并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
如果在验光的过程中,原来没散光,现在出现散光了;或者原来有散光,现在散光加重,这个信号很可能在提示我们,并不是单纯的近视,而是圆锥角膜在作怪。
圆锥角膜的危害圆锥角膜在临床可以分为临床早期、中期、晚期、水肿期等数个阶段,每发展到新的阶段,视力的下降、角膜变形的幅度都会进一步加重。
早期表现为视力下降,近视或散光加重;而到了晚期或水肿期,不仅无法用框架眼镜提高视力,甚至可发生角膜结构破裂、穿孔,造成不可逆的视力受损。故该病也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
因此应尽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精神心理乃至生存质量。其中,专业的眼科检查是预防及发现圆锥角膜的关键。
圆锥角膜的诊断方法
目前国际国内对于圆锥角膜的诊断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含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OCT以及角膜地形图。
1验光、裂隙灯检查基本的眼科常规检查项目,当圆锥角膜发展到中晚期时不规则散光严重、角膜形态变化明显,故通过验光与裂隙灯检查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但是对于早期圆锥角膜,验光视力检查结果易与其他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混淆,也无特别明显的角膜形态变化。因此不仅无法作为诊断方法,还往往是被误诊为非圆锥角膜的重要原因,如屈光不正、弱视、角膜炎等。
2眼底检查与眼压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眼科疾病的可能,如视神经、视网膜、晶状体相关疾病及青光眼等。圆锥角膜为角膜病变,因此并不会影响眼底的健康程度。
3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光波的B超技术,主要用于眼底疾病的检查。
近年来,因其能够对角膜厚度拓扑进行更精细的刻画,国内外学者开始将其纳入圆锥角膜的诊断之中。主要通过对角膜不同位置厚度的分析,辅助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
4角膜地形图目前进行圆锥角膜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可以对角膜形态进行拓扑刻画,可用于诊断各个时期的圆锥角膜。
它可以精确地分析整个角膜表面的形态和曲率的变化,系统地、客观地、精确地分析角膜性状的检查,检查出的角膜曲度将以数据及不同的颜色展现。
圆锥角膜虽然进展快,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早给予合理的治疗,如进行角膜交联手术等,很多人都可以将病情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中。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用眼习惯,如避免揉眼、避免强光刺激、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等,以很好地保护好眼睛健康。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