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ldquo可怕之处rdq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1-8-12 11:44:03   点击数: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4791291.html

陈林义

前言

现在我国近视的发生发展居高不下,随着青少年近视发病率的不断攀升,高度近视人群越来越多,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以后,那么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就会随之增加。

高度近视会有哪些并发症,危害有多大?

晶状体病变

晶状体的浑浊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患者,有晶状体核呈橘黄色或橘红色的核性白内障和后囊膜呈糊锅底样外观的后囊下白内障等类型。

玻璃体病变

高度近视眼患者玻璃体中常可出现丝状、条状、块状、网状、膜状等轻重不一的浑浊。还可发生液化及玻璃体后脱离等并发症。

黄斑区脉络膜出血

发生率高达4.5%,多见于4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是高度近视眼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出血呈暗红色,境界不清。出血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隆起,有轻度水肿。后期黄斑区脉络膜可萎缩,出现白色机化物。出血后吸收很慢,常迁延数月之久。如少量出血尚可恢复部分视功能,大多数患者因机化物的形成及脉络膜有萎缩可造成永久性视力障碍。

黄斑裂孔

高度近视患者因黄斑区囊样变性破裂所致。黄斑部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凹陷区,大小为1/6~1/3视乳头,裂孔周围视网膜伴有浑浊。其发生率可高达7.2%,黄斑裂孔可并发视网膜脱离。

OCT检查黄斑裂孔

眼底照片

WINTER

黄斑裂孔OCT检查图片

视网膜裂孔

由于高度近视眼患者的视网膜伴有囊样变性,以致视网膜变薄,加之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纤细的玻璃体条索与变性的视网膜粘连,眼球受到震动或外伤后,由于条索的牵引,引起视网膜破裂而形成裂孔。裂孔可发生在眼底的任何部分,其大小、形态各异,但以颞上侧、颞下侧多见,常见的有圆形、卵圆形、马蹄形和锯齿缘断离等。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近视眼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的变性、液化,致使玻璃体后膜与视网膜分离(即后脱离),加之玻璃体机化的条索与变性的视网膜粘连、牵引,造成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潜在性间隙而发生脱离。

据报道: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8倍,且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就越大。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有性别差异,即男性多于女性。

视网膜脱离眼底图

视网膜脱离OCT检测

视网膜脱离加脉络膜脱离

(以上眼底照片与OCT检测均为本院检查数据,由特检科张阳、刘婷婷提供。)

青光眼

高度近视眼并发青光眼已被很多学者所重视,发病率可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为开角性青光眼。这类病人由于眼球壁硬度系数较低,视乳头凹陷常不明显,加之高度近视眼患者并发青光眼也可加速近视的发展,故视功能的逐渐恶化常归咎于近视屈光度的变深而漏诊,临床如遇此类患者应强调检查视野和弹性眼压曲线(24小时眼压),以便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陈林义院长提示:

高度近视是指成人度以上、学龄前儿童度以上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主要的危害可能会对眼底产生相应的病变,临床上称为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这些病变中,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较多见,高度近视的患者平时除了要坚持戴镜,应避免一些对抗性运动和剧烈运动(如跳水、跳高、跳远、百米冲刺等),如发现视力突然下降,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陈林义院长相关著作,部分内容参考互联网及眼科学。仅供临床参考。谢谢大家。

陈林义工作室陈林义眼科患者群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lctx/10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