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长新生儿的特殊表现大汇总宝爸宝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1-8-10 13:02:3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http://m.39.net/news/a_5188236.html
新生儿的特殊表现新生儿的特殊表现

正常新生儿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特殊表现,属正常范围。但有些则只限于个别新生儿,这些特殊表现或在短时期内存在,或可持续终生。新生儿的一些特殊表现包括以下3种情况:1.属正常范围,实质却为异常;2.看似异常,却属正常现象;3.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一时或永久性难以区分。

内眦赘皮

即所谓内眦表层的皱襞覆盖了下面的眼角,因有时如斗鸡眼样貌,又称假性斜视,在鼻梁低,眼距宽的新生儿中更多见。在其后的发育中,此征象随鼻梁的隆起而渐消失。

小眼裂

即眼睛横径短,两眼距离增宽,鼻梁低,跟睑下垂。常伴有小型上额骨。小眼裂为家族显性遗传,较多见于日本人,亦可见于中国人。嗜酒母亲的子女可同样有这些征象。

青记

青蓝色斑,白皮肤呈蓝色,为正常新生儿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色素沉着。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在向表皮移行时,未能穿过表皮与真皮之交界,潴留在真皮中延迟消失所致。青记被认为是一种民族特有的标记。青记可几cm大小或大片融合覆盖于腰、背、臀及大腿部。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自然消失。

太田痣

因由太田在年首先描述而得名。为有色痣中的一种,类似青记,有人认为其病因与青记相同。痣呈暗蓝色成片色斑,多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分布区如上下眼睑、额部、颞部,有时可波及睑、球结膜、口及鼻粘膜。出生时即存在,也有至青春期才发生,终生不退,极少数可恶变。多见于我国和东亚民族的女性中。

双胎

亦为正常新生儿中的一种。其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为1:;与双卵双胎之比为17:1。常在妊娠4-5天桑葚子发展成双胎,并伴有单绒毛膜双羊膜而成为单卵双胎。发生双胎的原因尚未明了,有时存在家族性显性遗传的倾向。

发绀

新生儿青紫或发绀多为病理性的,但有时也出现在正常新生儿中,常表现为局部青紫,如口唇、指趾端及甲板下发绀。形成发绀的原因可有:循环末梢部位的外露、受寒、受压及多血等。当多血、哭闹、屏气或呼吸暂停时可出现全身性发绀,有时过热引起鼻塞,亦可出现发绀。上述发绀均属暂时性的,原因解除后发绀消失。

另外,临床还可见到损伤性发绀。如分娩时由于先露部位受压时间较长,可出现先锋头、先锋臂、先锋足,其特点为受压部有宫颈圈痕迹,并伴有青紫水肿,有时可有出血点。强壮的足月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其头面、上肢、胸肩及背部发绀,仅局限于上半身。形成原因可能为婴儿呼吸前屏气用力过大,使上腔静脉血回流,静脉压过高,因而导致上腔静脉分布部位的发绀。常无其他症状,与正常新生儿无异,数周后发坩可消退。

Harieguin色变

即当变动体位时,体位上下的肤色变化可交界分明。如婴儿左侧卧时,右侧肤色呈少血的苍白色,左侧的肤色呈多血的鲜红色。当向相反方向侧卧时,肤色又交换过来。这种变色情况是由于新生儿暂时性血管舒缩失调,受重力吸引所致,3周之内可渐消失。

异位畸形

多数异位畸形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无脾、多脾、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内脏畸形。也有完全异位畸形的正常新生儿,其发生率为1:。

生理性脱发

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呈突发或隐袭性。突发者较少见,为突然发病,明显脱发。大多数为隐袭性脱发。新生儿的头发绵细,色淡,多数婴儿数月后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生理性脱发的原因未明。

视网膜出血

头先露娩出的新生儿视网膜可有出血点,有时还伴眼结合膜出血,一般认为属于正常现象。

虹膜环状斑点

为淡颜色环状斑点,位于瞳孔边缘约2/3距离处,外周模糊。这一征象出现在29%的正常新生儿和80%的先天愚型患儿中。

额外齿

在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常见在乳牙的下门牙的位置上萌出1个或1个以上的易位切牙,该牙松动易落,无轴质。

舌系带

舌系带在正常新生儿中有个体差异,可薄可厚,可紧或松。有时舌系带虽然过短过厚,但一般并不影响吸乳动作,日后可逐渐延长。

腮裂原残余

腮裂原是胚胎期所遗留的腮裂缝原始组织残余,常见部位在耳前鬟角以及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处,多呈乳头样小型赘生物;有时仅见局部皮肤微凹。少见呈囊、窦、瘘管等表现,后者需手术处理。

额外乳头

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额外乳头,常位于躯体中线部.为一小型有色素的突起物。通常伴有肾脏畸形。罕见伴有Arthrogryposis综合征。

喉喘鸣

临床上有时可遇见一些轻型的喉鸣婴儿,虽然出生后即有此表现,但多数在生后数周才引起注意。婴儿表现呼吸声较响。在激惹、哭吵或哺乳时呼吸声响加剧,但安静睡眠时其声减低。仔细观察声响主要在吸气时出现,咽喉检查有轻度异常。患儿并无不适感,面色红润,生长正常。喉鸣多在3-4个月时发展到高峰,6个月至1岁内逐渐消失。极个别小儿在情绪激动时还可出现喉鸣现象。

呕吐及其他表现

部分正常新生儿,在最初几次哺乳时常可出现呕吐现象,几天后稍经处理后均能自愈。有时新生儿可出现打喷嚏、打呵欠及伸懒腰现象,均为正常情况。

脐疝

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逐渐增大,脐疝或大或小,内容物可以是肠段或大网膜,罕见嵌顿。哭闹婴儿脐疝可继续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

多动

有些婴儿在新生儿终末期或稍晚些可表现为多动、易激惹及颤动(jitteriness)。哺乳时不肯安静,哭闹不停。常发生呕吐。有时为发作性哭闹。睡眠亦不安宁,日夜颠倒。这些多动现象可能与母亲在妊娠期情绪过分紧张及忧虑有关。婴儿出生后,母子间可能又有一些不协调,致情况更有发展,可以称为脑轻微功能障碍症。

红色尿

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染红尿布,这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小便较少有关。持续数天后消失。

鞘膜积液

先天性鞘膜积液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逐渐增大而被发现,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隐睾

绝大多数正常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睾丸已下降,但也有少数新生儿睾丸下降延迟到出生以后,部分停滞在腹股沟内。

通贯手

通贯手常见于一些先天畸形或染色体畸变的婴儿中,但在正常新生儿中,可有4%的单侧通贯手及1%的双侧通贯手的发生率,男女比例为2:1。

色素痣

新生儿黑痣出生时即存在,大小不一,从1-2cm至大片(即所谓巨型带毛色素痣,亦可多发于各处皮肤,常伴有毛发。新生儿黑痣多为良性,一般不延伸,久不消退,极少转化为恶性。但巨型带毛色素痣恶型程度较高。

火棉肢婴儿

婴儿出生时可见全身包上一层角质膜,宛如被半透明羊皮或润滑丝绸所包裹,状似火棉胶,因而得名。1-2天后包膜干结绷紧,造成眼睑口唇外翻或成皱褶纹。不久包膜脱去,留下红色皮肤。部分婴儿皮肤可恢复正常,不再发生鳞变。但更多病例从此变为鱼鳞癣病。

毛细血管瘤

又称草莓状血管瘤,正常新生儿可发生,或生后1-2个月出现。瘤大小如米粒或草莓状,突出皮肤,色鲜红,常分布于头、面、颈、肩、躯干及四肢,呈单个或多发性。在1岁内有逐渐增大趋势,1岁后多稳定,如无外来损伤,一般6-7岁内均可治愈。

斑状血管瘤

为最多见的一种,发生率可达50%。出生时即存在。多发于后颈部、前额中央及上眼皮处。直径约几mm。又称橙红色斑,大多在数月后逐渐消退。

END

供稿

赵婷婷编辑

刘东林审核

单建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lctx/1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