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大约23:10左右,一中经开区的郑老师询问了—学年郑州市八年级上期考试题第6题的参考答案等相关问题。真为我们的老师感到骄傲,这么晚了,还在思考明天的评卷事宜。—学年郑州市八年级上期考试题第6题如下:
6.小亮手中有三个直径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分别由玻璃、塑料制成,小亮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出了它们的焦距,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凸透镜的材料和________有关,其中会聚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如果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面弯曲程度(中心厚度);B;远视眼矫正。
郑老师的疑问是,如果学生回答“显微镜”“望远镜”能不能给分。理由是,透镜组合除了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外,还有显微镜和望远镜。
首先谈谈我们的命题意图。在研讨这道题的时候,给命题组成员谈了谈第三问的目的: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众所周知,概念和规律是用来用的,用的时候是要讲究方法的。题设条件“并排放在一起”,就是逼着学生去进行比较,也就是考查学生会不会应用比较法。
比较法比什么?我几乎逢会必讲,比较法可以比形式、比内容;比现象、比本质;比过去、比现在……学生知道自己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学生也知道远视眼的成因——成像在视网膜后,学生也背过矫正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学生记住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没有任何意义,这不是物理教学的目的,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陌生情景的问题,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的。如果学生有比较法的意识,从“并排”联想到眼镜与眼睛的位置关系,就不难判断出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至于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的矫正,就要看学生对矫正原理的理解了——焦距小,成像小,像距小。
我们再来看看显微镜和望远镜。我不想写一堆公式推导来说明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其焦点可能会变大,请老师们看看下面的示意图即可明白。
感谢郑老师提出的问题,使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研讨的机会。感谢辛苦的老师们,我们就像一粒一粒的沙子,组成了我们教育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祝老师们假期愉快!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