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0-10-14 23:41:36   点击数:
 

患者基本信息

男,16岁

主诉

双眼视力下降

现病史

近半年来双眼自觉视力下降,要求配镜

既往病史:无其他全身病史。

特殊眼底检查:

多通道眼底照相及AF

欧堡彩照:左眼鼻侧周边部视网膜可见一类圆形黑色病灶,边界清晰,为确认病变位置,分别在绿光通道及红光通道进行观察。

绿光通道:左眼视网膜血管显示清楚,黑色病灶位于视网膜血管下,视网膜血管走行不受影响;

红光通道:脉络膜血管走行正常,黑色病灶处脉络膜血管被遮挡,周围可见脉络膜血管未见明显扩张改变。

AF示:左眼黑色病变呈低自发荧光改变。结合上述照片分析可以得知,黑色病灶应该位于视网膜下于脉络膜之间,对脉络膜主要以遮挡性改变为主,视网膜及脉络膜未见明显血管性改变,病变相对来说是比较静止的,所以病变位置考虑位于色素上皮层面。

试行oct检查眼底情况:

左眼黄斑区oct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行病灶oct扫描:

视网膜外核层结构消失,RPE条带反射增厚,反射信号增强。

为了与病变进行对比,我们进行病灶周围oct扫描:

RPE条带反射正常,形态规整,结合病变本身及周围组织情况可以得到病变主要是由于RPE的改变,累及外核层。

结合oct及欧堡眼底照相,我们可以清楚的获得病变位置及大小,形成三维的定位效果,类圆形病灶位于REP,属于RPE病变,最终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

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病变的可能,患者要求行FFA检查

FFA+ICGA示:左眼鼻侧周边视网膜黑色病灶呈荧光遮蔽表现,其上视网膜走行清楚,病灶区大部分脉络膜血管被遮挡,局部可见脉络膜血管形态及走行正常。双眼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晚期均可见散在荧光渗漏,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轻微血管炎症,与黑色病灶没用直接关系。造影结果符合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影像学表现。

知识回顾:

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为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眼底异常。此病临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孤立型视网膜色素沉着;另一种为群集型视网膜色素沉着。多发生于单眼,偶见双眼。本病为孤立型。孤立型病理检查见病灶处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胞浆内色素颗粒较粗,相应处的视细胞有继发性变性。本病一般为静止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属良性病变,不需特殊治疗。

鉴别诊断:

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黑色素痣会有隆起且边界不很清,脉络膜黑色素瘤更为明显,且瘤体内可见滋养血管。

多波长、AF眼底照相及oct可以清楚的对本病进行范围及位置,有助于本病的确诊,必要时行血管造影,可以动态了解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形态功能,更好的做鉴别诊断。

以上病例资料仅个人整理总结,存在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hbyx/8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