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眼科6月SCI大盘点擦亮眼睛,尽享盛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19-7-16 16:34:02   点击数:
 编者按:

时间过得真快,上一月的SCI大盘点仿佛还在昨天,此时此刻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6月国人的眼科研究亮点颇多,新材料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眼底病、青光眼等方面硕果累累!赶紧随小编一同拜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吧。

前沿科技显身手

NatCommun.IF12.

隐形眼镜成电极[PMID:]

视觉电生理学是眼科检查中的重要项目,对电极的透明性和柔软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北京大学XiaojieDuan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石墨烯隐形眼镜(GRACEs),并在猕猴身上成功记录到以整个角膜为电极的全视网膜电图。相较于传统的全视网膜电图,应用GRACEs记录的信号强度更大。另外,以兔为对象的多电极阵列研究表明,位于角膜中央的石墨烯电极记录到的信号比角膜周边的更强。

基础研究探根基

BrJOphthalmol.IF3.

眼部白塞病的基因把脉[PMID:]

重庆医院的杨培增教授团队应用免疫芯片技术,对名白塞病患者和名健康人的22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发现LACC1/rs,CEBPB-PTPN1/rs,ADO-EGR2/rs和RIPK2/rs四个基因位点突变与白塞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ExpEyeRes.IF3.

错综复杂的VEGF家族[PMID:]

医院的陈宏等人应用C57BL/6JXDBA/2J(BXD)小鼠模型探讨了VEGF家族(VEGF-A,VEGF-B,VEGF-C和PGF)在不同靶向区域的分子通路或者潜在功能。他们发现,VEGF-A2在VEGF家族中表达量最高,调节各蛋白表达量的基因之间并无明显联系,且调控家族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不尽相同。

ExpEyeRes.IF3.

深入研究怎能缺少动物模型[PMID:]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是一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的星形细胞异常疾病。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晖教授和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YingXu等人把来自NMOSD患者的AQP4IgG阳性血清注入大鼠视神经处的蛛网膜下腔,成功构建了NMOSD相关视神经炎(NMOSD-ON)的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NMOSD-ON作出了铺垫。

BMCOphthalmol.IF1.77

广撒网捕PDR病变之鱼[PMID:]

医院陆培荣教授团队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发现与分泌、免疫和运输相关的蛋白质功能可能和PDR相关。有12种蛋白质与视觉疾病相关,8种蛋白质与PDR相关性最高。此外,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可能是PDR发生的最重要的信号通路,而激肽原1(KNG1)可能是PDR发病机理中的关键蛋白质。

临床研究亮点多

Ophthalmology.IF7.

高度近视助长Bruch膜开口[PMID:]

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学院的ChristopherK.S.Leung教授团队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在青光眼患眼中,高度近视眼比正视眼存在更多难以发现的Bruch膜开口(BMO),主要位于视盘颞侧、颞上方和颞下方。此外,眼轴增长、青光眼进展、β视盘旁萎缩和年纪轻等都可增加BMO的发生风险。

Retina.IF4.

糖网“照妖镜”有望迎来2.0版本[PMID:]

医院的高玲教授团队将眼底照相多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将其诊断糖网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与眼底荧光造影比较,发现多光谱成像技术对糖网的诊断和分级结果与眼底荧光造影一致,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Retina.IF4.

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爱恨情仇[PMID:]

医院的汪枫桦教授团队应用玻璃体增强OCT,观察了高度近视伴视网膜劈裂患眼的玻璃体后极部及玻璃体视网膜交界处的特征。研究发现,玻璃体视网膜交界处异常在高度近视眼中的发生率很高,其中视网膜前膜最常见;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时,玻璃体皮质易与黄斑相连。

FrontPhysiol.IF3.

Schlemm管也会“变老”[PMID:]

复旦大医院的孙兴怀教授和洪佳旭医师等人研究纳入只健康眼,对鼻侧、颞侧进行SD-OCT扫描,在形态学上揭露了Schlemm管(SC)的年龄相关性变化。SC的横断面积在颞侧更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ROP的幕后助攻[PMID:]

上海交通大医院的赵培泉教授团队以49只1型ROP患眼为研究对象,在它们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前收集每只眼的房水标本,检测其中的27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发现,16种细胞因子在房水中的表达量与ROP有关,尤其VEGF和炎性因子水平很可能与ROP的严重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相关。

病例报道美到哭

JAMAOphthalmol.IF6.

都是美容惹的祸[PMID:]

医院的崔治华医师报道了一名年轻女性,出于美容目的接受了脸部透明质酸填充注射,导致右眼突发性眼痛、视力丧失。医生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但在积极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视力仍未得到恢复。美容需谨慎,这画面太美,且美且珍惜。

本月国人发表的眼科SCI文章创新性足,不少报道令人眼前一亮!但遗憾的是本月小编没能在IOVS中看到国人的身影,期待下个月国人更精彩的发挥!

注:

1.数据来源:PUBMED,输入“OphthalmologyANDChinaJun”搜索得到文献,再通过筛选得出国人6月发表的眼科领域的SCI论文。

2.上述排名不分先后。

任驰

赞赏

长按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白点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yfzl/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