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海外新技术之二十九微创关节镜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18-11-23 15:12:57   点击数:
 

“隔壁老王得了肩周炎,膀子抬不起来,晚上痛的要命”

“那没办法,只能吃点止痛片,忍一忍,肩周炎治不了”

-这一幕也许是大多数人身边都曾遇到和或许正在经历的痛苦!

病人

肩痛是不是都是肩周炎?

当然不是,“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年由法国Duplay医生提出并推广使用,当时因条件所限,病因无法找到,对治疗更是无从下手。经过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的分清肩关节各个部位不同疼痛的病因,并以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关节僵硬、钙化性肌腱炎、SLAP损伤等具体疾病名称来代替,可以说“肩周炎”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医学上我们基本上已经摒弃了“肩周炎”的诊断。

医生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群肩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60岁以上高危人群发病率往往高达30%-50%。

什么是肩袖?肩袖组织是我们肩关节周围四块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统称,它们是我们肩关节的动力来源,就像车辆的“发动机”,也是我们上肢完成各种精细操作的最精密的“仪器”。但是由于外伤或退行性改变的原因,肩袖组织会从骨头上撕裂下来,撕裂后的肩袖组织就被“切断”了与骨头之间的联系,就再也无法再“指挥”我们的骨头活动,进而就会出现“向前抬不起来、向后背不过去”以及炎症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对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不多,效果也相当有限,常需要手术进一步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断裂肌腱和骨组织的连接。既往常规开放肩袖损伤手术,需要在胸大肌和三角肌之间做20cm皮肤切口,前方入路致后方视野有限,且术中出血多、组织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切口和肌腱愈合的速度都很慢,疤痕明显,导致前期患者满意度下降。

张颖副主任医师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医院年度十佳“优秀责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等多个国内外医学会委员、会员。

出诊时间:关节外科周一全天

我院关节外科张颖副主任医师,前期由“医疗新技术海外引进创新计划”资助,医院进修,进修导师为肩肘外科部主席Dr.AndrewRokito,在原有微创关节镜基础上引进了双排缝线桥技术,并已经成熟开展该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微创肩关节切口下恢复肩袖肌腱和骨组织的连接,这种连接是靠植入骨组织的锚钉实现的;锚钉分为双排,由靠近关节面的内排锚钉和大结节远端的外排锚钉构成;内排锚钉上的缝线穿过撕裂的肩袖组织,褥式固定在肩袖表面,然后内排的缝线牵向外侧,并相互交织,以“网”状的形式固定在外排锚钉孔内,更好的完成肩袖修补;不仅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及康复快等优点,患者更是满意度较高,是目前世界上肩关节医学发展的尖端技术之一。

微创肩关节镜手术的发展,尤其是双排缝线桥技术的出现,完美的替代了常规肩袖修补手术,整个手术只需要2-3个5mm左右的切口就可以完成,虽然切口小,但是手术能看到,处理的也能更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术中创伤,术后几乎看不到疤痕,明显加速了术后患者康复。

典型病例1

42岁女性,因车祸伤1年入院,入院诊断:巨大肩袖损伤,术中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完全断裂,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微创技术,左图为术前活动度,右图为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情况。

红色箭头为患侧

典型病例2

62岁男性,右肩关节疼痛1年余,夜间痛伴上肢功能假性麻痹,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微创技术,术中冈上肌和肩胛下肌完全断裂,左图为术前活动度,右图为1年后复查照片。

医务处学科办

赞赏

长按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白癜风哪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yfzl/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