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七剑下天山rdquo助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1-9-2 14:52:14   点击数:
 

怎么现在得心血管疾病的人怎么那么多呢?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本来这些病都是老年人得的,现在年轻人也来凑热闹!其实这就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多了。想要预防心血管病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吗?戒烟、健康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活动、管理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血糖,“七剑下天山”助您远离心血管疾病!

1

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其他任何高危因素,仅有吸烟这一有害因素就可患有心血管疾病。每年我国因吸烟所致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无论是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这还要强调吸烟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你最亲密的人,往往二手烟的危害更大。戒烟会使得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会显著降低,其戒烟时间越长其心血管获益就越大。吸烟具有成瘾性,如果从未吸烟的人,请不要好奇去尝试;偶尔吸烟的人,趁还未成瘾马上戒烟;如果是吸烟成性或成瘾者,请立刻戒烟或采取相应措施戒掉。请大家记住,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戒烟都对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对健康都是有害的。

2

健康饮食

有人总是说现在的病都是吃出来的,不是绝对的,但是确实也是有关系的,现在人们饮食结构很不均衡,摄入能量过高、重油、重盐等食物,同时又缺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的出院医嘱写着低盐低脂饮食。其实所谓低盐值得是低盐多钾饮食,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0g,大约相当于饮料瓶盖满满瓶盖量的食盐,钾在食物中的来源主要是蔬菜水果,比如香蕉、橙子等。此外,大家要注意炒菜时少放盐或其他富含钠的调料(如酱油、味精、番茄酱等),少吃腌制食品。对于主食的选择要回归过去了,少吃“白面馒头”多吃全谷类食物,如全麦粉、糙米、燕麦、小米、玉米、高粱米、青稞、荞麦、薏米、藜麦,每天摄入足量的深色蔬菜和水果,不仅可补充丰富的微量元素,还可补充钾和膳食纤维,同时可以将饮食中部分红肉改白肉,红肉不是红色的肉,是指的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当然白肉也不是白色的肉,是指的是鸡鸭鱼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3

积极活动

获得快乐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适当运动不仅可以使得身心愉悦,还可以强健体魄。缺乏身体活动是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能量摄入大于机体消耗,导致身体糖脂代谢紊乱,进而造成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心肺功能下降等问题。持续而规律的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和运动能力,让整个人精神焕发。但是这里还是要特别提醒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运动过程中要做到适量,不宜进行过度用力的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运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或低血糖等问题。如有条件的话,建议慢性病患者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到专业的医疗机构中做机体心肺运动功能评估,然后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

4

控制体重

沙发、啤酒、可乐、薯片这些东西带来的只能是肥胖,超重和肥胖可显著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有的人说腿粗的人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其实不完全准确,中心性肥胖的人群,四肢细瘦而腹部肥胖,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就大大提高,而身材匀称四肢健硕的人患病率就会降低。因此,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降低各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5

控制血脂

血脂成分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两大类。甘油三酯主要与急性胰腺炎相关,而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也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坏胆固醇”。控制血脂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管理血压、适量运动、戒烟、控制体重等,在必要时下还需要使用他汀药物治疗。一旦吃上他汀类药物就不要随意停换,因为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随意停药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发展,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对于冠心病或心梗高危人群,应坚持足量、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6

管理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国内更让人担忧的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都想当然以为高血压吃上药就万事大吉了,也不去调药也不监测血压。另外在临床上还发现有很多高血压前期的患者,平时也没有体检或者血压监测,因某些原因住院或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这也是导致我国高血压实际患病率远高于现状的原因。做到重视并认真管理自身的血压,做到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才是关键。对于正常健康人群,可以通过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来监测自身血压,做到早期发现。对于高血压前期和已确诊人群,在家中做好血压系我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自测血压可辅助调整降压方案,推荐高血压易患人群及患者长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人群,不仅需要配合医生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遵医嘱用药、健康生活等,更需要做好血压监测,杜绝“只吃不测”的现象发生。

7

控制血糖

血糖异常升高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那些单纯空腹血糖升高(6-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7.8-11.1mmol/L),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是显著增加的。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称为糖耐量异常,对于该类人群接受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可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中,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DuncanMS,FreibergMS,GreevyRA,etal.AssociationofSmokingCessationWithSubsequent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J].JAMA: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7):.

[2]OjaP,KellyP,PedisicZ,etal.Associationsofspecifictypesofsportsandexercisewith

all-causeandcardiovascular-diseasemortality:acohortstudyofBritishadults[J].BrJ

SportsMed,,51(10):bjsports--.

[3]Idealcardiovascularhealthandincidenceof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mongChineseadults:theChina-PARproject[J].ScienceChina.Lifesciences,,61(05):6-16.

-本篇相关视频推荐:冠心病诊疗的新认识冠脉微循环障碍心梗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心希望学苑视频号,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yfzl/10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