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主要是源自我自己的一个学习感受:有的时候概念读完以后似懂非懂,只有看了例子或者解释,这个知识点才算真的属于我。
所以,给大家总结了这个经典理论的案例精讲,希望大家不只是看看,自己平时的学习中也试试我的方法哈哈。
如何知道裂脑人病人两半球的活动?
例如:将一幅雪景图呈现到病人的右半球(左视野),同时将一只鸡爪图呈现到病人的左半球(右视野)再告诉病人,请从手边一些物体中找出与两张图有关的项目。
结果病人用他的右手指着鸡头,用左手指着铁锹说:用铁锹清理鸡舍(而不是铲雪)。既然病人胼胝体已经切断,左脑和右脑看到什么无关,就需要解释为什么当他的左半球看到的是鸡爪图,却用左手指着铁锹。
左手的认知系统提供一种理论,用于弄清身体不同部分的行为。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第一层(靠近眼底)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人的视网膜上有1.2亿个视杆细胞和万个视锥细胞。
两种细胞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网膜上得分布也不同。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得功能也不同。视杆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绝对阈限
例如: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到底有多轻柔?
研究者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是:要求清醒的观察者完成一些觉察任务,比如在黑暗的房间中观察昏暗的灯光,或者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听轻柔的声音。
每一次测试时刺激的强度都不同,而且每一个测试中观察者都要回答他们是否意识到刺激。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例如:在户外呆一段时间后,太阳光看起来就不那么耀眼了。
差别阈限
你能够识别出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物理差异。例如,想要生产一种可乐产品,口味比现有的可乐稍稍甜一点,但是(为了省钱)公司想尽可能少地在可乐中加糖。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把一只手放到面前尽可能远的地方,然后把手移近面孔。当手向面孔靠近时,它在你视野中占据的面积越来越大。这时你可能无法看到被手遮挡的海报。
手是如何遮住海报的?手变大了么?海报变小了么。
你的手能遮住海报是因为当手离面孔越来越近时,手投射到视网膜的像越来越大。是你的知觉加工使你懂得,尽管手投射到视网膜上像在变化,但是你的收和海报的实际大小是不变的。
可以说,知觉的作用使得感觉有意义。知觉加工从连续变化,并且经常是没有秩序的感觉输入中,提取信息并把他们组织成稳定且有序的知觉。
知觉恒常性
一般来说,尽管你的感受器接受的刺激在改变,但是你看到的世界是不变的、恒定的、稳定的。意味着虽然近距离刺激的性质会随着你每次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改变,但你感受到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的。
知觉的种族效应
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人脸。
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外国人的长相都差不多。
这种现象同样说明了长期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就在留言区告诉我哦,我再继续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