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
肉眼获取光信息的能力
肉眼观看一块屏幕,离得越远,信息被缩放,直到我们看见一个点状的光源,我们高倍率放大,自然也是。
光信息。
屏幕的成像原理
在一块几十英寸的矩形屏幕上,有很多的矩阵发光单元,屏幕的成像原理就像魔方,第一个被改变,它是什么颜色...以其中一个发黄单元为例,它能表现出很多种不同颜色,是一种属性,材料决定的,我们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可组成更多颜色,也就是说每个单元具备发三种光的能力,通过的电流对其进行调节,它们有不同的通信,电流的强弱控制着发光的强弱,红光弱时显的暗红,总之这种方法实现了电子屏幕的发光成像。
什么是信息?-依然是肉眼获取信息的能力
手掌可在15寸屏幕上1:1还原,那得看我们了解的是宏观还是微观世界,如果只这样的手,显然呈现在这样屏幕上是要缩放,正常距离我们应该看不到手纹这些细节,或许连几根手指都很难数,或许我们只知道,哦,原来是这么多的手,仅此。自然,屏幕尺寸更大观距更大,35寸和15寸同时以最佳观距观赏则画面比例相同,在保持分辨率最佳状态下(视网膜屏),我们肉眼是无法获取更多小距离内的视觉信息的,这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等,如此,我们身体可移动,则大屏幕意味着我们无需借助显微设备即可获得同等比例的更多细节信息,比例这个概念就此产生。
比例
比例是原本事物经过扩大/缩小后原形状保持不变。
肉眼视觉认知
肉眼分辨率有限,现实中的远景或微距都受制于肉眼分辨率的影响,高分辨率自然捕捉的信息更多、也就更真(完整),其次色彩辨识度(时间概念、识别概念(光感度)),还有辨识能力(刷新率),晶状体的运动可获得更大视野范围的信息捕捉,其次还有对焦、光感平衡(对比度调节),对比度实际上是一种处理能力,是一种适应症,视觉细胞感光变化是需要一定处理时间的,而且它的灵敏度较差,容易受很多条件的影响,所以用眼卫生很重要,我们的视觉器官能力并不强,但更要好好保护。
特别提示
光学成像原理的事情有很多禁忌,对于我们的眼睛。
分歧
真实全面得理解信息
但就获取信息而言,自然“真实、全面”最为重,当这个信息被“折叠”,信息自然是不全面的。
同样的“折叠”
要通过电子屏幕获取全真信息,除了表达还有处理。
处理?
一次次冰山一角的展露不如先看到整个山的轮廓,当然,同时都看到自然是最好的,这样也得“处理”,一瞬间同时获取两种维度的信息是不是很爽,记忆捕捉这一瞬间的画面,一帧一帧的冰山一角,我们需要对接、需要脑补、并将其串联,哦,原来这是座山,其实我们用的时间相同,这不必争论。
处理的力量就是“细思极恐”,了解的越全面就越接近真实的样子。
意思转折:信息的表达
所以,屏幕大小无可厚非,取决于它能不能获取信息,即便一丁点,只要拥有处理能力,一样可以构建出轮廓来。
同样事情的信息
大信息一定大处理吗?
一定,必须的。
同样与转换的争执
你说的大屏信息论和大处理矛盾吗?
这只是常规的思考,毕竟格局小你方法再优秀,处理能力再强,图片毕竟是图片,那是它最原本的信息,降维处理是好的处理方式,意思啥都不需要了。NO,如此以来,在控制论中“节约”只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什么都不需要,这不矛盾,是正比关系,绝不是反比,是不能降维处理的,必定损失信息质量。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屏是绝对趋势?
嗯~不,是原本的信息如何原本的表达最重要,你是蚂蚁的话APPLEWATCH就足够了,干嘛需要IPAD。
图片可以转换其它信息吗?文字?声音?
信息转换论
可以,你有能力表述完整吗?嗯哼?你把一张照片用一个字表达,绝对是错误的!谁也不知道那是个啥,猜不出来,因为图片包含的信息很多。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