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英文简称为AMD),是发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变性。黄斑区位于视网膜后极部,黄斑区的病变往往会造成视功能的明显损害。在国外,AMD是老年患者致盲的主要眼病,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AMD的患病率为9%,大于75岁的患者30%患此病。我国部分地区调查资料显示,AMD的人群患病率为2%,70岁以上者达15.3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我国AMD越来越受到重视。AMD不仅可以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而且在主要致盲性眼病中,AMD是唯一不可预防的致盲性眼病。AMD主要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有50岁发病的病例。常双眼先后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
为什么老年人会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并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慢性光损害、营养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对慢性光损伤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研究发现,光损伤具有累积效应,可通过多种机制使视网膜组织发生病变,使一种叫脂褐质的物质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中积聚,并造成组织细胞的变性,引发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