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狗的特异功能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3-3-6 12:01:55   点击数: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891.html

“猫有超乎寻常的夜视能力,当你在一片漆黑中想要拿出手电筒时,它已经轻松超越你——带着一副高傲的表情。这么漆黑的环境,猫是怎么看见东西的呢?难道它戴着夜视眼镜?”

通过一些镜头,你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世界。比如鸟瞰镜头和鱼眼镜头,我们看到的就是鸟和鱼眼睛里的世界。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著名的艺术家尼可莱·拉姆提出的:

“如果你是一只猫,你眼中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不禁引起了我们对猫眼的好奇:当一只可爱的小猫”发疯“似地追着一束迅速移动的激光光点时,它究竟看到了什么?

猫其实是色盲

一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猫眼中的世界。在我们的眼中,自然界五彩斑斓,蓝天、白云、红房子、绿草地……每一处景物都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在猫眼中,世界竟是一片灰白!这难道就是它们看起来对什么都觉得没意思的原因吗?

科学家们一只认为猫是二原色视者,也就是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不过,实际上猫能感知的颜色还是稍微多一些的。猫的光感受器对蓝紫光和黄绿光非常敏感,但它们只能看到一部分绿光。所以,在我们看来阳光明媚的初夏绿地,在它们看来却如深秋般萧索。就像无法辨别红色和绿色的特殊人群一样,猫其实也是色盲。

为什么猫眼中的世界如此暗淡呢?原来,决定颜色感觉的是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人类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它们的数量非常多,因此人眼能看到非常多的颜色,而且对红色、绿色和蓝色非常敏感。猫可能也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它们的数量非常多,因此人眼能看到非常多的颜色,而且对红色、绿色和蓝色非常敏感。猫可能也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只不过在数量和分布上与人类的视锥细胞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当人们感叹大自然的斑斓多姿时,猫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觉。

接下来是一组图片:

当我们看着这美妙的大自然时,猫眼中却类似沙漠。

奇特的双眸

虽然猫看到的世界暗淡无光,可它们的视力却在其他方面得到了补偿。一是夜视能力,二是视域宽阔。

人眼的视域是°,也就是说人眼只能看到面前的物体,而猫眼的视域有°,这种独特的眼睛结构让猫能看到身后的物体。在上图中猫眼看到的景象范围明显比人眼看到的宽一些。广阔的视野带给猫敏锐的洞察力,任何猎物都无法逃脱它的双眼。

猫的眼睛看起来非常明亮、清澈。白天阳光强烈时,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缝;早晨或傍晚光线强度中等时,猫的瞳孔会像枣核一样;夜晚光线较弱时,它的瞳孔又能开地很大。由于猫的瞳孔对光线的反应非常灵敏,从而光线强弱不会影响它的视力。

还有一个奇怪的事件:猫在睡觉时是可以睁着眼的!

猫在睡觉的时候,一层半透明的膜包裹着眼睛,这层膜其实是猫的另外一层眼皮,叫“瞬膜”或“第三眼脸”。瞬膜可以向上或斜上方运动遮住角膜,保持眼球湿润,却不影响视线。当猫穿越丛林或受到攻击时,瞬膜可以保护眼睛不被划伤,而猫也可以照样看清东西。人类的瞬膜早已退化,因此只能靠不断眨眼才能维持眼球湿润。

非凡的夜视能力

猫有着非凡的夜视能力,就算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也能看清物体的轮廓。猫是晨昏性动物,这意味着它们在黄昏和拂晓时更为活跃,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对颜色不太敏感而需要出色的夜市能力的原因。

除眼睛结构上的优势外,猫的视网膜中还有多种光感受器,这让猫在弱光下看东西的能力比人类强很多,猫在黑暗中的视力大约是人类的6-8倍。与人类视网膜中分布有擅长解析颜色、处理细节的视锥细胞不同,它们非常擅长在黑暗中捕捉光线,从而可以让猫在黑暗中更好地感知物体的动作。

此二图中较黑的为人类眼,较白的为猫眼。

猫其实是近视眼

除了在色彩方面比较差,猫的视力在距离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视力好的人一般能够清晰地看到30-60米远的物品,而猫只能看清6米以内的物体。如果把人眼比作高清摄像机,那么猫眼就像曝光过度的胶片,不但色彩暗淡,而且许多地方是模糊的。

猫其实是高度近视的,太远或太近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因为猫眼的晶状体缺少睫状肌(用来调节晶状体型状的肌肉),猫眼无法根据物体距离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前后径长度,于是物体的像无法呈现在猫眼的视网膜上。所以,要看清太近还是太远的景物,猫必须“戴上眼镜”。

眼睛的替代品

瞎眼的猫是如何在房间里行走自如的?其实,当眼睛看不见的时候,猫其他的感觉器官会变得非常灵敏,比如触觉。猫的触须,也就是胡须,是他们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的工具,猫的触须能够观察到环境中的气流变化,比如墙壁和家具周围的微弱气流。胡须的触动刺激神经向大脑发出脉冲信号,大脑会根据这些信号形成周围环境的地图。当距离某个物体还有一段距离时,猫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巧妙地绕过那里。因此,猫的触须就像猫的另一双眼睛,即使周围什么也看不见,猫依然可以通过触须“看”到周围的一切。

猫的鼻子非常小巧,但是鼻子里面含有多达万个嗅觉细胞,相当于人的嗅觉细胞数量的4倍。虽然猫鼻子不及狗鼻子那么灵敏,可是在分辨气味方面,猫鼻子也算是相当出色的了。此外,猫还有可以分泌信息素的腺体,这些腺体分布在猫的脸颊、下肢和尾巴里。猫走路的时候,或用爪子蹭脸的时候,这些腺体会发出一些气味分子,猫的鼻子可以通过识别这些气味分子找到房间里的路。

猫的听觉也相当敏锐,它们可以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音,在分辨音色方面也比人类做得出色,甚至还能定位声音发出的位置。

狗是色盲吗?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狗无法像人一样分辨各种色彩”,但绝不是色盲。

对光的反应上,犬眼和人眼不同。人眼对造成各种色彩的三原色(蓝、黄、红)有反应。

狗无法像人一样分辨各种色彩,但狗的确可以看到某些颜色。

狗能够分辨深浅不同的蓝、靛和紫色,但是对于光谱中的红、绿等高彩度色彩却没有特殊的感受力。研究显示,红色对狗来说是暗色,而绿色对狗来说则是白色,所以绿色草坪在狗看来是一片白色的草地。

因此,在狗的眼中世界是黑色、白色和暗灰色,同时夹杂着中长光波的红黄色光和光波短的蓝光。世界就如同黑白电视里的画面一样,只是黑白亮度的不同,而无法分辨色彩的变化。

当人类看到红色时,狗看到的是深褐色;当人类看到橙色时,狗看到的是淡褐色;当人类看到黄色时,狗也看到黄色(这是狗唯一和人类看到的一样的一种颜色);当人类看到绿色时,狗看到浅褐色;当人类看到深蓝色时,狗看到淡蓝色;当人类看到紫色时,狗看到深蓝色。

此二图中清晰地为人类眼,模糊的为狗眼。

狗能嗅到癌症病毒吗?

气味源于分散在空中的气味分子,比如新种的草坪的清香或电影院里爆米花的奶香都是由产生气味的分子释放出来的。人体也在不断地向外界散发气味分子。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更快的生长分裂速度,会释放出更多的新陈代谢废物。一些癌细胞,比如肺癌、乳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的细胞,能产生特殊的挥发性分子,这就造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气味不同。只是这些气味分子很少,人类不易察觉。

狗的嗅觉系统复杂而且高效,它们能捕捉空气中稀少的化学分子,凭借灵敏的鼻子,狗能像追总犯罪分子或者查找爆炸物那样来辨别癌细胞。于导盲犬相似,人们给这类检测癌症的“狗医生”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嗅癌犬。

实用性问题

用人类忠实的朋友——狗来嗅癌症,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然而要把想法转化为临床实践却并不容易。狗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嗅癌的本领。此外,它们还需要人工圈养,而且他们一次最多也只能工作几个小时。

诊病关乎人类的健康,判断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嗅癌犬究竟能否准确的嗅癌细胞释放出的特异性分子,会不会被许多常见疾病释放的气体分子干扰,目前的研究暂时不能给出结果。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狗可能会被病人呼出的气体和尿液中的其他一些气味分子所迷惑,比如大蒜、芦笋、酒精、烟草或其他气味较重的食物的气味。

很显然,由于没有共同的语言,若诊病时遇到复杂的情况,狗是无法确切地告诉医生的。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于狗交往沟通。

你喜欢猫还是喜欢狗?

猫和狗是冤家

猫和狗的关系不好,并不是因为互相看不顺眼,而是交流障碍使得我们心爱的宠物产生摩擦。科学家认为,猫和狗结怨的主要原因是交流不畅,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以至于一方的善意举动往往会被另一方误解。

它们以后会成为朋友吗?

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会看到猫狗相处的很好的照片,它们不是有交流障碍吗?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呢?

猫和狗的交流障碍使得它们无法成为朋友,但是互联网上它们的关系却特别好。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成为朋友呢?

当然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家中的猫在狗之前进入家庭,并且它们相识的时候,猫年龄未满6个月且狗年龄未满12个月,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永远形影不离的朋友。

总结

猫和狗的视力确实不怎么好,但是它们都得到了一些额外补偿。猫是拥有夜视能力和视域开阔。狗是获得了嗅觉上的补偿。

它们成为”冤家“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异,以至于一方的善意往往会被另一方误解。

总的来说,猫和狗其实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只是它们有一些交流障碍,才导致它们会怨恨对方。而且猫和狗也算是同类,它们的视力都很差,也都有特异功能作为补偿,怎么能不算是同类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lctx/12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