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动脉系统(图)包括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大脑半球的绝大部分和间脑前半部由颈内动脉系供应,脑干、小脑、间脑后半部、颞叶和枕叶,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供应。脑动脉依其位置、走行和分布,可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皮质支在脑的软膜下呈网状吻合,自吻合网上发出细小分支垂直进入脑实质;中央支发自脑底动脉环及其邻近的动脉干,它们垂直穿人脑实质。
1)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在颈部上升至颅底,进入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前行至破裂孔处入颅。约在后床突侧方进入海绵窦,沿颈内动脉沟前行,于前床突侧方出海绵窦,分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临床上将颈内动脉分为四段:①颈段:位于颈部;②颈内动脉管段:位于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内,也称岩骨段;③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被海绵窦内膜包绕;④床突上段:位于前后床突上方。
通常将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合称为颈内动脉虹吸部,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
①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硬膜处,伴视神经穿视神经孔入眶,其较大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该动脉穿入视神经并在视乳头处分为视网膜颞侧上、下和鼻侧上、下四支动脉,供应视网膜和眼球的血液。
②后交通动脉:是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沟通的动脉。该动脉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发出,沿乳头体外侧后行,与椎一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相吻合。后交通动脉变异较多,不仅在管径的粗细和长短上有别,而且在形状上也有不同,偶有一侧或两侧缺如的现象。
③脉络膜前动脉:在后交通动脉稍上方,自颈内动脉发出。行于颞叶钩回与大脑脚之间,沿视束上内侧向后外达外侧膝状体附近分为多个小支,其主干沿海马裂进入侧脑室下角,分布于侧脑室脉络丛侧组织。其分支达颞叶皮质、视束、大脑脚、纹状体以及内囊的一部分。
④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处由颈内动脉发出。其主干向前再向上折入大脑纵裂,并借前交通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相交通。主干在半球内侧沿胼胝体沟,绕胼胝体膝部、体部直达胼胝体压部后胼胝体方,再斜向后上,移行于楔前动脉。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眶动脉:在前交通动脉前方自大脑前动脉主干发出,供应直回及眶回内侧部,在眶回外侧部,与大脑中动脉的眶额支相吻合。额极动脉:约在胼胝体膝部附近从大脑前动脉发出,供应额极前部和额极内、外侧面。胼周动脉:行于胼胝体沟内的大脑前动脉主干部分,它供应胼胝体及半球内侧面皮质。胼缘动脉:自胼周动脉发出的分支,供应扣带回、旁中央小叶及额上回。楔前动脉:分布于楔前叶2/3和扣带回后上部及顶上小叶等皮质。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又称前穿动脉,内侧前穿动脉(回返动脉或Heubher氏返动脉):发自前交通动脉根部附近的大脑前动脉,其分支自起点处折向后,行于嗅三角后缘并以直角分出2-3小支进人前穿质。该动脉是供应附近皮质和深部基底节区域的较为恒定的血管。其分支分别供血给外囊、豆状核前外侧部、尾状核前部及内囊前肢等结构。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远端的中央支:位于视交叉前方,经前穿质入脑,供应丘脑下部的视上区、穹隆柱、胼胝体膝和透明隔等区。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起始端的中央支:位于视交叉外侧,每侧有3-4小支,经前穿质入脑,供应尾状核前部。
⑤大脑中动脉:此动脉在颈内动脉分支中管径最大,一般认为它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它位于视交叉的外侧、嗅三角和前穿质的下方,自颈内动脉向外走行,先折入侧裂窝再向外侧裂,沿此裂向后上方走行。在侧裂窝处发出多个中央支进入前穿质,在外侧裂沿途陆续发出多个皮质支,分布到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广大区域。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皮质支较多,其供应范围也较广泛,包括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其皮质支如下:额眶动脉:供应眶部外侧半及额叶前部;中央沟前动脉:供应额中回后部和中央前回前部下3/4的皮质;中央沟动脉:供应中央前、后回下3/4的皮质;顶前动脉:供应中央后回下3/4和顶间沟前部上、下缘的皮质;顶后动脉:该动脉也称缘上回动脉,供应缘上回和顶上小叶下缘的皮质;角回动脉:供应角回顶上小叶后部上缘的皮质;颞后动脉:供应颞叶,上、中、下回的后部皮质;颞前动脉:供应颞极和颞中、下回前部的皮质;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该动脉也称穿动脉或称豆纹动脉,它分两组。
内侧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近端10mm以内发出,为一组(2-3支)彼此平行的细小血管,各支自主干呈直角发出后,行于蛛网膜下腔内8~10mm后进入前穿质。外侧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近端10mm以外发出,也是一组(4~6支)彼此平行的细小动脉(比内侧豆纹动脉略粗),以直角自主干发出后,约在蛛网膜下腔内走行8~12mm,再进入前穿质。
内、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壳核、尾状核、内囊前股、内囊膝部的背外侧和内囊后股的背部,外囊和屏状核也由它们供应。
2)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为椎基底动脉系的主干动脉,左右各一,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向上穿行颈部上6个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至脑桥下缘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形成一个基底动脉称为椎基底动脉。自椎基底动脉发出的分支,分别供应脊髓、脑干、小脑、大脑颞叶的底面和枕叶内面及底面,也部分供应间脑和内囊。
其主要动脉干和分支如下:
①小脑后下动脉:该动脉多从左、右椎动脉汇合处的下方1.2~2cm处发出,是一支较长的回旋动脉,绕橄榄体行向延髓背上方。发出的主要分支为延髓支、小脑支和脉络膜支。其中延髓支供应延髓背外侧面的诸神经核团以及附近的传导束等结构;小脑支供应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后下面,在此与小脑的其他动脉有吻合;脉络膜动脉支伸进第四脑室,分支细小,参与第四脑室脉络丛的构成,并与其附近动脉吻合。
②小脑前下动脉:起自基底动脉下段,向外行,分支供应小脑前下面、绒球、蚓锥、蚓小结及小脑髓质和齿状核。该动脉在行进中也发出小分支,供应附近的脑桥基底、延髓、脑桥臂和绳状体以及第四脑室脉络丛等。
③内听动脉(或迷路动脉):发自基底动脉的下段或发自小脑前下动脉,该动脉在内耳遒中穿行(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走行)并进入内耳,分岀小支供应内耳的结构。
④脑桥支:脑桥支是指走行在基底沟内的基底动脉段发出的3组动脉,它们是:旁中央动脉供应脑桥基底中线附近的结构;短周边动脉,分布至脑桥腹外侧,供应附近的结构;长周边动脉,绕脑桥腹外侧分布至脑桥被盖部的脑实质内,供应该区域内的颅神经核团和传导纤维,在此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而下动脉有吻合。
⑤小脑上动脉:起自基底动脉近终点处,发出后走向外上方,绕大脑脚走向结合臂上方和小脑幕游离缘的下方,再经小脑而上缘至四叠体后部。发出分支供应小脑半球上面、上蚓部、结合臂、小脑髓质、齿状核等中央核团。也有小分支供应脑桥被盖、脑桥臂、中脑被盖外侧以及松果体和第三脑室的脉络丛组织。
⑥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的终未段发出,自脚间池向外,环绕大脑脚,转向上至屮脑后外侧,沿颞叶钩回内侧和胼胝体压部之间向后走行于小脑幕上方,分出枕支和颛支,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冇:额下前动脉;供应颞下回前部及背外侧面,有分支进入海马裂;颞下中动脉:经侧副裂向外,供应梭状回及额下回中部皮质;颞下后动脉:供应梭状回后部、舌回和枕叶的背外侧面皮质;顶枕动脉:是大脑后动脉的终支,供应楔叶和楔前叶的后部以及枕叶背外侧面。距状裂动脉:也是大脑后动脉的终支,分布于距状裂皮质,也有分支至枕叶外侧面;大脑后动脉的中央支.大脑后动脉的中央支发自大脑后动脉的根部,是多组的小细支,它们进入蛛网膜下腔走行很短的距离后,穿人后穿质内,供应中脑、间脑以及内囊的一部分,中央支如下:后内侧屮央支:其头侧群供应垂体漏斗和灰结节区域,穿入脑实质深处的丘脑穿动脉,供应丘脑前部和内侧部。其尾侧群供应乳头体、丘脑底部及丘脑的内壁和核团;后外侧中央支:供应膝状体、丘脑枕和丘脑外側部分核团;四疊体动脉:供应四疊体、松果体;脉络膜后动脉:发自大脑后动脉的外侧段,有2支,一支绕大脑脚向后,到上丘附近时转向上,沿松果体外侧向前行至第三脑室顶,供应第三脑室脉络丛、顶盖、丘脑上面和内侧面及松果体等,另一支发出后向外侧走行,穿脉络裂到侧脑室下角,在此与脉络膜前动豚吻合,供应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它也有分支到穹窿脚、海马连合、穹窿体、穹窿前柱、丘脑背内侧和丘脑枕等。中脑支:发自大脑后动脉的内侧部,和基底动脉分叉处及后交通动脉根部发岀的小动脉细支一起,在脚间窝处形成动脉丛,并有分支进入后穿质或形成短的周边动脉。它们供应中脑大脑脚、脚间窝、黑质、被盖外侧及屮脑上部。
3)脑底动脉环:又称大脑动脉环成Willis氏环,位于脑底面,它是由两侧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段、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和一条前交通动脉组成。前交通动脉沟通左、右颈内动脉系,后交通动脉沟通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脑底动脉环是脑内主要动脉间的吻合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动脉环左、右之间血流互不沟通,只有当环上的某一动脉血流量突然出现变化时,血液才能自-侧流向另一侧,从而保证脑血流量的稳定,因而动脉环又可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侧副循环代偿装置。
王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