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主要的原因,根据是否有异常新生血管的存在,临床上分为湿性(neovascular)和干性(nonneovascular)两种。
对于干性AMD,目前除了补充维生素,并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而对于湿性或新生血管型AMD治疗,在VEGF抑制剂出现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于wet-AMD患者的治疗,也是视网膜医师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和临床重点。
美国视网膜医师协会对其全球范围内的注册会员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囊括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包括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手术、药理学、社会经济学等,今年的问卷较往年新增影像学与技术版块。
这份问卷算是全球视网膜医师的诊疗观念与行为的一次大摸排,今年已经是第19次推出,共有来自全球38家机构的名视网膜医生参加了调研。
图
38家机构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今年的问卷结果
1.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wet-AMD)合并活动性CNV治疗模式选择。
相当大一部分医生选择在OCT指导下的TandE模式(即治疗并延长)。从另一方面看,在检查新技术辈出的年代,OCT在wet-AMD随访监测方面还是老当益壮。
2.对于什么类型的wet-AMD患者,医生会选择anti-VEGF联合PDT?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有意思。近1/3的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选择anti-VEGF单药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医生会在单药治疗失败后选择PDT治疗。
还有部分医生经ICGA发现异常滋养血管且伴视力损害的情况下选择PDT。总体来看,2/3的医生初始wet-AMD治疗会选择anti-VEGF单药治疗。
3.目前临床可供医生选择的anti-VEGF药物种类丰富,换药对于疗效不好的wet-AMD患者确实是一种选择。那么换药后有多少患者视力有改善?
大部分医生认为换药可以是患者视力提高,但是也有10%的医生不确定换药是否能有帮助。
4.OCTA检查是近两年热门的新技术,问卷调查了视网膜医生对于这项新技术的态度。
在美国本土,19%的医生拥有并认可该技术,15%的医生虽然有OCTA但他们认为对临床工作没有什么帮助,23%的医生有购买意向,41.5%的医生没有也不打算买。
一项新技术从出现到普及,其实用性需要实际临床来检验。不过还是很看好这项无创检查新技术。
5.眼底自发荧光检查也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来看看医生们会将其用在那些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上呢?
调查结果显示,2/3的医生会在黄斑变性和羟化氯喹毒性视网膜病变中用监测会随访,此外部分医生会把该技术用于葡萄膜炎的相关诊断。
6.当医生辛苦吗?
这个全球差距也很大,美国一周工作5天的医生有65.5%,还有15.7%的医生一周工作4天。上图更直观。(有没有想为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医生起立鼓掌的冲动?)
版权声明
来源:AAO
编辑:视光菌;排版:Van
值班编辑:慕歌;监制:视光菌、
本文文字版权归眼视光观察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平台直接转载
投稿/合作:Lynnzhang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