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视网膜劈裂(症) >> 疾病病因>> >> 黄斑裂孔2

黄斑裂孔2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18-3-26 8:25:47   点击数:
 

黄斑不是“斑”,是视网膜的中心

黄斑不是“病”,黄斑有病才是病

6.黄斑裂孔如何诊断?

黄斑裂孔最佳的诊断手段是OCT。

OCT全称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OCT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光(nm近红外光)的反射不同,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横截面图像。其轴向分辨率可达5um,对于诊断黄斑裂孔、评估疾病发展状态和手术效果具有非常有用的价值。

7.是否所有的黄斑裂孔都需要治疗?

1期黄斑孔:视力损害较轻,且有自愈的可能,因此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有发展再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2期黄斑孔:75%的2期裂孔会继续发展到3期和4期,因此建议对2期裂孔进行治疗。当然,是否需要治疗还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要求来决定。

一般认为,对于症状(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明显,黄斑牵拉证据存在,视力轻度到中度损害的患者,如果患者可以理解,就可以进行治疗。至于视力的标准,每个医生掌握的标准不同。从0.25到0.8不等。教科书上的建议是视力小于0.3可考虑手术。

3期和4期黄斑孔:3期黄斑孔和病程较短的4期裂孔建议进行治疗,但术后裂孔闭合概率会比2期低。对于病史较长的,尤其是超过1年的4期裂孔,由于术后视力提高有限,是否手术需要慎重,除非有继续发展和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危险。

8.黄斑裂孔如何治疗

黄斑裂孔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1)玻璃体溶解剂(非专业人员可忽略此部分内容)

针对玻璃体和视网膜粘连和牵拉,用外源性制剂(生物酶类)改变玻璃体大分子的状态,使粘连分离,可能达到治疗黄斑裂孔的目的。在临床上曾经使用过的酶类包括:纤溶酶、分散酶、软骨素酶、透明质酸酶、MMP酶和胶原酶、血浆酶原和尿激酶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并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目前效果肯定的是重组微纤溶酶(Ocriplasmin)。该药于年上市,年被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玻璃体黄斑牵拉。由于3期黄斑裂孔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已经不是主要因素,因此微纤溶酶只在2期黄斑孔的患者中使用。据研究显示,玻璃体内注射该药物可以使40%的2期黄斑裂孔达到愈合。

使用该药物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包括短暂失明、视觉变暗、晶状体半脱位、色觉障碍和其他不良情况等;二是由于眼球内注射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等。

考虑到该药较贵的价格(约美元),有限的治疗效果(40%的愈合)和较多的并发症,应用并未普及。国内目前还没有被批准使用。

(2)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

黄斑裂孔最确切的治疗方式是行玻璃体切除术(参考相关内容)。手术的同时撕除内界膜(视网膜最内层的一层菲薄的膜性结构)可以更彻底解决黄斑部的牵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较大的裂孔,将撕下的内界膜填塞到裂孔中,可以促进裂孔的修复和闭合。为了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常需要联合眼内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通过患者的俯卧位或头低位使硅油和气体置于上方,从而增加对裂孔的顶压。

9.黄斑裂孔手术的效果如何?

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目前可以使黄斑孔的闭合率达到90%以上,但是视力的恢复很难达到裂孔前的水平。一般来说视力维持稳定或轻度提高,视物变形减轻或消失就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首次手术未闭合或者闭合后重新开放的患者可再次手术,但手术的成功率会降低,视力预后会较差,一般视力会在0.2以下。

杜红俊(Dr.Du)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疯
中科白癜风医院国庆送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jbby/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