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在后台留言,“身边不少家长给孩子配戴了角膜塑形镜,它真的能延缓近视发展吗?有效率是多少?是不是百利无一害?”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01关键词:可延缓近视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前列。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及以下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作为目前被认可,能够延缓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角膜塑形镜(OK镜),真的能延缓近视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
角膜塑形镜,也称“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的隐形眼镜,看起来和隐形眼镜差不多,摸起来材质比隐形眼镜要稍硬一点。
角膜塑形镜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控制近视增长速度。儿童开始近视后,一般度数都会不断上涨。有数据显示,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率在60%以上,一般能使近视度数增长控制在每年50度内。不过,这个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也存在个体差异。
二、晚上睡觉时配戴,早晨醒来时取出,白天一般无需配戴眼镜,能拥有清晰的裸眼视力。角膜塑形镜的原理是通过镜片对角膜中间区域的物理性压平、塑形,减少角膜中间屈光度,使成像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配戴了角膜塑形镜之后原有的近视度数消失了呢?医院业务副院长、大视光科主任范真介绍,尽管有大量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进展有延缓作用,但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可逆转,也无法治得好。所以,配戴角膜塑形镜是不可能治近视,也不可能让近视原有的度数减少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角膜塑形镜,这种机械压力作用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从早到晚时间的推移,角膜的曲率又会慢慢恢复。一旦停止配戴,角膜塑形疗效消失,视力即回到配戴前的状态。
02关键词:被称为“眼科界茅台”
角膜塑形镜采用高透氧材料,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和透气性和透光率,在接触眼睛配戴过程中,有较好的安全性。
目前,市场上的角膜塑形镜有国产和进口之分,一副国产角膜塑形镜价格在~元之间,进口的价格相对更高,因此,被许多网友称之为“眼科界的茅台”。角膜塑形镜为什么这么贵?原因有4点:
一:高透氧材料成本高。二:技术开发成本高,并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三:复杂工艺,包括磁悬浮数控机床、免抛光切削工艺、等离子表面处理等。四:一副角膜塑形镜不仅仅包括镜片费用,还包括配镜前的检查和1~2年时间内任意时间的复查。
和框架眼镜一样,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时间也有限。
目前,角膜塑形镜生产商推荐镜片更换周期为一年。我国配戴者一般都配戴1年-1.5年更换。若镜片配戴超过一年后,容易会出现镜片变形,影响视力及近视控制疗效。超期配戴,更易影响角膜健康。
03关键词:不是谁戴都“OK”
除了 一,孩子的年龄应在8岁以上,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卫生条件和习惯良好且需要家长的监护。二,角膜塑形镜更适用于屈光状态为近视或近视散光,近视速度发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三,孩子近视的度数在度以下,散光的度数在度以下,且角膜曲率(弯曲度)正常。四,无眼部疾病及其他角膜塑形镜禁忌症;五,无过敏性鼻炎,无过敏史者;个人条件相对适应症。六,依从性好,能依照医嘱按时复查并按规定清洗及更换镜片;
此外,角膜塑形镜验配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配镜前需对眼部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配戴条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屈光状态和眼表形态检查(如医学验光、视力及视功能检查等),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眼轴、眼压、眼位、泪膜、角膜及瞳孔直径等),以及部分特殊检查(如角膜内皮、角膜厚度、对比敏锐度、眩光等)。
需要提醒的是,角膜塑形镜属于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理论上依然会存在隐形眼镜的并发症,如角膜感染、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结膜充血等,因此,要求配戴者能严格遵从科学配戴方法、定期复查。
04关键词:验配需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角膜塑形镜验配属于医疗行为,对角膜塑形镜验配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要求验配机构及验配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
为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执业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角膜塑形镜必须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验配,并且要求该医疗机构验配人员中的医生应具有中级以上眼科执业医生资格,技师要求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职称,并须在眼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验配工作。
05关键词:家长是孩子近视的主要责任人
近视的发生,除了少数遗传因素,更多和视觉环境及行为有关。
每一位家长都应当认识到,近视一旦产生不可逆转,当今医学对近视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诊治方法,并且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将来并发青光眼、脉络膜萎缩和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越高。
角膜塑形镜虽然能延缓近视的发展,但千万不要认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一劳永逸。部分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程度还是会不断加深。
要知道,孩子近视是眼屈光发育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不断累积、叠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而中小学阶段,又是孩子眼屈光发育的敏锐期,大部分学生近视眼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发生、发展的。
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不可缺一的两大主战场,学校、幼儿园重视和加强防近工作不容置疑,但家庭的作用切不可忽视。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放学回家以后的用眼卫生习惯,电子产品的使用、户外锻炼的时间,家庭视觉环境与学习环境等都与近视发生密切相关,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监管。
家长应担负起榜样职责,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健康重要”的意识,起居有常,生活有度,饮食有节,锻炼有方,用眼有法,控制手机视频使用,营造较好的视觉环境,科学落实家庭视力健康管理,帮助和督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预防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当孩子出现近视后,家长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想要控制近视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一技、一方、一法、一药、一器”,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抓早、抓小,实施视力健康管理,改善视觉环境、纠正不良视觉行为习惯,提高孩子自我抵御近视的生理潜能,从源头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才是关键。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