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全民行动记VC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1-1-30 17:54:37   点击数:
 

当前,由于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不科学用眼、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专家指出,防控儿童及青少年近视,仅靠自觉自律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全社会要群策群力,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措施,明确学校、家庭、政府、企业等各方面责任,形成多方合力。

针对这一现状,同时为积极响应八部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在“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前一天,举办了主题为《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全民行动》的媒体圆桌会。

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处长李筱翠女士,医院眼科与眼视光中心主任赵明威教授,温州医医院副院长陈浩教授,医院副院长王雁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科副主任杨晓教授,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张丰菊教授及爱尔眼科集团副总裁杨智宽教授等,针对如何协助卫健委推进关于规范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如何从多方面入手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如何有效避免假科普假宣传,如何有效使用角膜塑形镜等问题进行研讨。

VisionChina近视防控圆桌会议不仅汇集了眼科专业权威名家、卫健委领导,还有专业媒体的踊跃提问“推波助澜”,对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精彩述评。以下是精彩回顾。

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先生

论坛在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先生的精彩开场下拉开帷幕,赵总编风趣幽默的主持技巧,营造了融洽、热烈的交流氛围。

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及关键

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教授

瞿佳教授表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在于“一减一增”,即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但知易行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瞿佳教授的分享高屋建瓴,指明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紧迫性和核心策略。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从专业角度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首先应建立标准、规范的筛查、诊疗流程,并完善青少年近视情况本底数据,为防控工作的评估提供参照标准,其次还应不断推进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外,眼视光专业人员应注重科普教育,把近视防控的专业知识以简洁、形象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各界,促进“全民行动“,共同参与和推动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李筱翠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李筱翠处长的分享体现了政府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

她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目前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纳入政府考核标准,除了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外,未来应注重专业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强公众宣传与科普教育、推动专业医务人员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优势,保障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效、高效进行。

高度近视的现状、危害与治疗

医院眼科与眼视光中心主任赵明威教授

赵明威教授指出,近视不仅是屈光状态的异常,进展到一定阶段还会伴发器质性改变,如白内障、斜视、弱视,甚至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等,造成严重视功能损伤,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限制患者职业选择。所以需要考虑不要让孩子的近视近进展为高度近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丰菊教授

张丰菊教授回顾了近视手术的发展历程,她指出,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预测性不断提高,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AI大数据与近视防控

温州医医院副院长陈浩教授

基于我国眼科与眼视光医生严重短缺的现状,陈浩教授指出,眼科医生应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不仅包括眼科器质性疾病诊疗,更应注重屈光等功能性领域的技能训练;除了学历、学位教育外,眼科医生的培养应融合继续教育、会议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种模式。

医院副院长王雁教授

王雁教授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人群大、数据多、涉及面广,AI辅助可实现更有效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深度挖掘近视发生发展内在规律;AI的大数据储存功能有利于“经验积累”,对于青少年近视的诊疗也有重要辅助作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副主任杨晓教授

医院AI诊疗技术受到很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hbyx/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