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CTA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0-9-13 2:30:27   点击数:
 

刘俊 廖荣丰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院眼科,安徽医院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改变。方法纳入47例(57眼)白内障患者,分别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使用OCTA检查患眼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旁、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深层的微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avascular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旁和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全层厚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主要表现在内层视网膜的增加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旁及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术后1个月视网膜深层黄斑中心凹周边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黄斑FAZ面积分别为(0.42±0.23)mm2和(0.34±0.17)mm2,显著低于术前的(0.73±0.91)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以及FAZ面积降低,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血管密度无明显改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黄斑;视网膜厚度;血管密度

R.1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状植入术作为最常见的眼科手术之一,能够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有研究报道,超声乳化术后患眼血管密度和血流的变化可能对视功能有一定影响[1-2]。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声乳化术对搏动性眼血流量和视网膜大血管改变的影响,其对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尚不明确,且关于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微血管变化的影响仍存在争议[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最新无创微血管成像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眼底相关疾病中[3]。OCTA技术使用的基于分频的去相关算法,能获得视网膜三维微血管图像。该技术相对于传统血管造影术有以下优点:(1)非侵入性,无需注射造影剂;(2)图像分辨率高;(3)成像速度快;(4)三维成像,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血管图像。所以同传统血管造影术相比,OCTA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研究利用OCTA评价单纯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变化,旨在探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患者视觉质量的可能原因。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近期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hbyx/8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