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郭晓红郭海科,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年第1期上。
摘要
虹膜劈裂症是一种罕见病症,主要表现为虹膜前后层之间的分离,虹膜基质层劈裂、萎缩、色素脱失,游离端呈絮状漂浮于前房内。常发生在60~70岁的患者,多为双眼患病,无家族史。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为虹膜基质层生理性老年性萎缩或者为血管闭塞性疾病伴虹膜基质层退行性变的结果。可伴有角膜内皮细胞减少、青光眼、圆锥角膜、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小眼球及晶状体半脱位。其中青光眼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3的虹膜劈裂症患者存在青光眼(闭角型占40%)。须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外伤性虹膜劈裂、Axenfeld-Rieger综合征、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D)相鉴别。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辅助诊断。对虹膜劈裂症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可给予相应治疗。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6岁,主诉“双眼视力逐渐下降15d”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红、胀痛,伴头痛、视力下降,无畏光,无虹视,无恶心呕吐,无耳聋等。
既往史:否认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无家族史。
眼部检查:右眼视力(Vod)0.12,远视度(+1.00DS)矫正视力为0.3,左眼视力(Vos)0.5,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OD)T+1,左眼(OS)Tn;右眼角膜雾状水肿(+),角膜后沉着物(KP)(+),中央前房深度为1角膜厚度(CT),周边前房裂隙状,房角动静态下均未见小梁等房角结构,下方虹膜基质层劈裂、萎缩、色素脱失,游离端呈絮状漂浮于前房内,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直径约3.0mm×3.5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灰白色混浊;左眼角膜透明,中央前房深度1CT,周边前房深度1/4CT,房角动静态下各象限均可见小梁、巩膜突,鼻侧象限可见部分睫状体带,小梁色素(++),虹膜下方萎缩,呈絮状向前隆起,色素脱失,虹膜基质层显露,瞳孔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晶状体灰白色混浊;双眼底隐约可见:右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颞上方血管旁见少量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显,视网膜平伏;左视乳头边界清,杯盘比(C/D)约0.3,动静脉血管管径比(A/V)约2:3,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显,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6个/mm2,左眼.1个/mm2。
诊断:双眼虹膜劈裂症,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后于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随访术后视力、眼压(1mmHg=0.kPa)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见表。双眼术前术后眼前段图片见图1。双眼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
请将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眼科学大查房》的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