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先天性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不少患儿经过传统的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治疗,眼压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这部分患儿,由于上方结膜及巩膜的瘢痕化,很难再次完成滤过性手术。
先天性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不少患儿经过传统的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治疗,眼压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这部分患儿,由于上方结膜及巩膜的瘢痕化,很难再次完成滤过性手术。但是,这部分患儿的下方、颞侧及鼻侧Schlemm管及房角结构仍然未受到破坏,因此,可以利用微导管完成此部分小梁网的切开,称之为微导管辅助的次全小梁切开术,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现将该手术的标准操作规范归纳如下:
一、手术名称
微导管辅助的次全小梁切开术。
二、手术适应证
既往手术史,眼压失控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三、手术步骤
(1)麻醉方法:全身麻醉。
(2)确定手术区域:避开以往手术的球结膜瘢痕区,必要时选择颞侧或鼻侧手术。
(3)眼球固定:可采用透明角膜缝5-0线悬吊固定眼球或4-0线上直肌悬吊固定眼球。
(4)制作结膜瓣: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约5.0mm,一侧垂直剪开球结膜约3.0mm,钝性分离,暴露约5.0mm×5.0mm区域的巩膜。
(5)巩膜瓣电凝止血:在制作巩膜瓣切开区域电凝止血,减少术中出血。
(6)制作浅层巩膜瓣:将压痕器上端对准角膜缘,使压痕器垂直于角膜缘,施加压力,使之在巩膜表面形成一个清晰的痕迹。痕迹为舌形,大小约4.0mm×4.0mm。使用1.25mm隧道刀(或类似刀片)沿压痕切开板层巩膜,约1/3巩膜厚度,以保证术毕密闭缝合后可以保持切口水密。从巩膜瓣底端平行向前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mm。
(7)制作深层巩膜瓣:在浅层巩膜瓣内侧0.5mm处,平行于浅层巩膜瓣的切口制深层巩膜瓣。从巩膜瓣的底端向前平行剖切,深度约2/3巩膜厚度,使巩膜床只残留少量纤维,隐约看到下方的脉络膜组织。越过巩膜突,至Schlemm管,打开Schlemm管外壁。在切口的两端保留开放的管口。
(8)前房穿刺:在深层巩膜瓣制作过程中,可酌情作前房穿刺,降低眼压,减少分离Descemet膜时Descemet膜的膨出机会。利用20G注射针头或l5°穿刺刀于9点位明角膜缘内0.5mm处作前房穿刺,放出适量房水,使眼压保持在15mmHg左右为佳。
(9)扩张Schlemm管:用30G的弯针头将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如HealonGV)注入两侧Schlemm管断端使之扩张,以有利于微导管的穿入。
(10)插入微导管:将显微镜的灯光调暗,把微导管(iTrackTMA,美国iScience公司)插入非瘢痕区方向Schlemm管的断端,顺Schlemm管走行,根据显微导管头端的闪烁指示灯判断是否在Schlemm管腔内。当穿通遇到阻力或迷路时,可少许回退微导管并通过微导管内的黏弹剂注入管道推注少许黏弹剂以扩张管腔、解除阻力,再次往前送管。当微导管进入到瘢痕区无法进一步前进的时候,根据微导管头端闪烁光的位置,剪开结膜,放射状切开巩膜至直Schlemm管,暴露微导管的头端并牵引出切口。
(11)小梁网切开:前房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增加前房深度及眼压。用镊子夹住微导管的两端,以“拉钱袋”方式牵拉以切开Schlemm管内壁。切开时有一定的阻力,并且切开的同时多伴有出血。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和出血,要重新判断导管是否位于Schlemm管内。
(12)缝合巩膜瓣: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3针,放射状切开的巩膜切口缝合1、2针,保证切口密闭。
(13)恢复前房:经侧切口注入生理盐水恢复前房,如果前房出血较多,尽量冲洗出来。
(14)缝合结膜瓣:8-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球结膜,使切口对合整齐。
本文对优化的微导管辅助的次全小梁切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来源:眼科年第26卷第1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图文解析眼底那些白色所见
最详细的视野图结果解读
透过瞳孔看疾患(急救医学工作者必收藏)
多图教你认识视网膜出血(很实用,眼科医生值得分享!)
精美高清眼科图谱(整理自眼科书籍)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年版)
PPT学习:眼底病黄斑裂孔
十余种常见的眼底病图
眼表病彩色图片20幅,你遇到过几个?
版
权
声
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眼科医生
每日定时推送8条|中国眼科第一微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