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体检的经历,而体检中都会有一项视力检测,视力的好坏一般都是由视力表来检测的,但有人想过为什么我们的视力表都是又大写字母“E”组成的吗?
我们所用的视力表其实是是根据我们眼睛的视角角度来设计的,什么叫视角呢?视角就是外界的两个点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睛内的节点所形成的一个夹角。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可以准群的观察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而这这最小的距离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最小视角,临床上称为一分视角。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有一位眼科医生发明了一套标准的视力表,这份视力表主要检测的就是眼睛中心的视力,在临床上也叫检查眼睛视网膜的黄斑区重心的视敏度,这种方法能既简单又迅速的检测视力的初步情况,这对于当时的眼科疾病诊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所以在当时,近视镜和望远镜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视力表上的符号在每个国家有不一样的表示,比如在日本,日本所使用的视力表是使用不同开口方位的“C”表示的,这种“C”表在国际上是比较流通的,但这套视力表一般用在对视力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的人群,比如说飞机驾驶员。但是美国用的还是最初欧洲眼科医生发明的上面满是拉丁符号的视力表。
我国刚开始是没有自己的视力表的,用的是国际上的视力表,而国际上的视力表都是由小数来表示的,但是在往后几年的临床检测和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际上的视力表其实有不少的缺点的,最典型的就是在视力表上,1.5、1.0、0.5之三个相邻的数字之间,数值所表示的视力增长数值是一样的,但是就论数字而言,0.5要比1.0小1倍,而1.0却仅仅比1.5小0.5,显然,这套国际标准的视力表就明显的存在误差。
那怎么办呢?早在九几年,中国一位著名的的眼科专家就成功的研究并发明了“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这套视力表的特点就是把我们的视力和眼球的观看角度组成对数的关系,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又符合眼球视力生理,又方便检测和清算数值的视力表。这套“中国式的视力表”在以前的国际眼科大会上出现时,引起了各个国家的轰动,从那以后很多国家就采用了我们的对数设计适合自己国家人民的视力表。
因为我国还是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的,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拉丁字母,所以我们的“E表”则更加适用于普遍。再有一点就是外国的史奈伦视力表不适合在外面套一层玻璃,如果要像我们国家的视力表上一样,套上一层平面镜用于发光,增加曝光率使人们能不会因为光线暗而看不清的话,史奈伦视力表上的拉丁字母就要反着印。而我们的“E”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E”还可以检测眼睛是否有散光的现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能看清楚左E和右E,却看不清楚上E和下E,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散光。
我们现在所用的E表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医学家们还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