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它的治疗手段都有哪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4/8/7 11:39:44   点击数:
 白癜风可能治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一、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被称为存在于玻璃体与内界膜(ILM)之间的一层灰色半透明无血管膜,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衰老有关。

还有学者认为与玻璃体后脱离(PVD)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成分的增殖,包括不同类型的细胞和蛋白质引起。据报道,不同种族的黄斑前膜患病率从1.0%到28.9%不等,而中国人黄斑前膜患病率为7.6%,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

IERM患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但当黄斑结构被破坏时,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和中心视物扭曲或模糊。然而,其诊断需要排除继发性原因,例如手术视网膜脱离或血管性或炎症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已被证明比临床检查更敏感地诊断IERM,已被广泛推广和应用。PPV和ERM剥除被认为是治疗有症状患者的标准手术干预,并且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视觉结果有所改善。

IERM多存在于老年人,而晶状体混浊多见老龄人群,对合并有白内障的IERM患者多采用白内障+PPV的联合手术。

有研究表示,对合并有白内障的IERM患者,不论是白内障联合ERM剥除还是分两次手术都有效,不会影响其术后视功能及黄斑部解剖的恢复,且术后效果相等,但对老年患者来说联合手术既方便又减少了二次手术的风险。

然而,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是常规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ME的发生率从0.1%~.8%不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由于炎症反应放大和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血水屏障的破坏引起。

另外,在成功进行PPV的IERM患者中,术后也频繁出现ME,导致视力下降,此外,术前存在ME的眼睛在术后发生ME的可能性更高。据报道,视网膜手术ME以不同的频率发生,从10%~47%。

白内障手术可以作为联合超声玻璃体切除术中的一个混杂因素,已被证明不会影响黄斑手术后ME的发生率。

在IERM病程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晚期的IERM因明显的视网膜增厚和显著的黄斑解剖破坏而复杂化,连续的异常中心凹内层从视网膜的内核层和内丛状层延伸,并穿过整个中心凹区域,影响黄斑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前后联合手术后。

如何及时且有效的消退ME,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生不断研究的热点。

随着抗新生血管生成(抗VEGF)药物逐渐进入我国国家医保,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采用ERM撕除术中增加抗VEGF治疗有利于水肿消退。

而另一研究认为注射抗VEGF药物不仅不能改善ME,反而可能因药物导致黄斑部纤维膜收缩而引起病情的加重,正因这种争议的存在,启发我们尝试寻求更多地可能去解决术后ME的问题。

另外行PPV联合ERM剥除术的患者大约10%~21%的患者出现ERM复发,%的复发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因此对于ERM的复发也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xgyy/13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