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激光手术不能降低视力损伤风险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3-1-17 0:30:05   点击数:
 

本报记者高瑜静北京报道

疫情防控以来,孩子们在家上网课,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更引发家长对于青少年眼健康的担忧。

正值6月6日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多位眼科专家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眼科疾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不管是看电子产品还是看纸质书籍,过度用眼都会造成损害。但为什么说电子产品对眼睛的损害更严重呢?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产品中的内容设计更具有吸引力,我们看电子产品花的时间比看纸质产品还要多。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给我们展示的画面和纸质的是不一样的,调节对比敏感度不一样,我们眼睛接收的各种光波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大家最担心的损害,是来自于屏幕短波蓝光的影响,短波蓝光的损害是一个慢性累积的损害。”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说道。

实际上,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0%、71.6%、81.0%。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指出,高度近视一直发展下去,很可能诱发眼底的病变。“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眼底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底片出了问题一般来说都很难修理。高度近视眼造成的眼底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黄斑牵引性病变等,这些情况大多数目前还没有非常完美的方法来帮助恢复正常,所以从这点来说,近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近视眼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眼轴逐渐变长,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会出现萎缩、组织变薄甚至破裂,对于这样的情况,目前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一些人就会因此而失明。”

随着近视人群的增多,近视激光手术近年来格外火热,一些近视医疗机构打出“摘掉眼镜”之类的宣传广告。

对此,许迅特别提到:“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把眼镜摘掉,但并不能改变已经变大、变形的眼球,也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眼底问题,所以也就不能降低视力损伤、致盲的风险。从这点看来,预防近视发生、防止近视度数快速增长,对于预防近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健康中国行动(-年)》就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制定了约束性目标:到年,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在许迅看来,近视的防控,是类似于“金字塔”形的三级任务:一级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险因素,筛选出高危的对象,预防近视的发生。这方面有很多事项,比如读写座姿、灯光环境等,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指向户外活动的增加能够明显降低近视眼的新发生率。二级是“塔中”,对已发生的近视眼需要积极地面对,早期发现、延缓进展,防止变成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高度近视眼,甚至病理性近视。三级是“塔尖”,对已有的高度近视眼,目前医院医院的眼科才能解决,即防止失明,治疗并发症。但实话说,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主要目的是降低视力损伤和盲率,使得最终不要瞎掉,能够维持生活自理。

“整个防控过程中,医防协同是贯穿近视防控全程的重要策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有一种观点说从学校开始防治近视,其实进了小学已经晚了,我们现在希望能够从0岁开始就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的、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这样才能看到近视眼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许迅说道。

(编辑:曹学平校对:颜京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lctx/1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