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信专访魏文斌教授OCTA在中浆病中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0-11-24 10:24:56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编者按

年5月4日-7日,年浙江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大会在杭州圆满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国内众多眼科专家学者参与,共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魏文斌教授接受了医信眼科的采访,为我们分享了关于OCTA在中浆病中的应用的宝贵经验,并对年轻医生更好地掌握OCTA技术提出建议。

欢迎观看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问题一:OCTA在诊断中浆疾病中,具有哪些优势?

魏教授:中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眼科医生对中浆疾病的认识不断增加和深入。最初中浆病是通过检眼镜发现黄斑区是一个水肿的区域;随着荧光血管造影的出现,发现中浆病是黄斑的病变,是色素上皮的病变,发现色素上皮渗漏;而ICG造影出现后,发现中浆是脉络膜的问题,脉络膜高渗漏状态,开始认为中浆是脉络膜的疾病,它引起视网膜的脱离,继发浆液性的脱离。所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中浆的认识逐渐深入。

OCT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中浆的一些看法,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浆的认识。尤其是EDI-OCT的出现证实中浆的确是脉络膜的疾病,且是双眼的疾病,患眼的对侧眼脉络膜密度明显增厚,脉络膜的血管明显增宽,充盈扩张,说明中浆是脉络膜病,与ICG比较吻合,是中浆病理改变的有力证据。

自从OCTA这种无创的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血管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家用几秒便可通过OCTA的扫描就可以很好地在活体上了解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血管状态,且分层测量,不同层次的血管得以很好地展现。所以OCTA的出现,大有取代这种荧光血管造影与脉络膜造影的有创检查的趋势,使我们在无创的状态下就可以很好地了解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血流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与脉络膜不同层次血管的密度和宽度,使眼底病的诊断从定性走向定量。

OCTA的出现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我们也利用OCTA对常见中浆疾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中浆患者在OCTA的血流成像上也表现了独特的改变,最明显的是脉络膜血管宽度的增加、血管扩张、血流高信号的状态。它与ICG造影所显示是完全吻合,所以中浆患者不需要做ICG造影,通过OCTA就能够很好地展示与发现脉络膜高渗漏的状态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扩张。

利用OCTA也可以做一些随访,尤其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通过PDT光动力治疗中浆,尤其是慢性中浆是临床认可的一种很有效的疗法。治疗后的变化及其为何有效,可以通过OCTA检测发现,光动力治疗后中浆患者的脉络膜血管宽度减少,密度发生改变,血流再分布,使再灌注的出现,改善了中浆患者因为血管的扩张而导致的边缘小血管挤压出现的继发脉络膜缺血的状态,使血流量增加,改善了中浆患者的预后。因此,通过OCTA进一步证实中浆的发病机制,证实PDT治疗前后的变化,为探讨临床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OCIA对中浆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不论定性还是定量,有了这样的研究工具,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临床发现。

问题二:对于年轻医生更好地掌握OCTA技术的建议?

魏教授:OCTA作为一个影像工具,与普通OCT一样,是我们每个眼科医生都应该掌握的工具。利用这项工具可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OCTA的学习与普通的OCT一样。首先,掌握OCTA的基本原理,可以很好地理解OCTA扫描的影像,也能够认识干扰OCTA影像质量的因素,比如为何形成伪影及如何去除,获得高质量的OCTA图像,所以了解机理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也正因为我们了解OCTA的机制与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图像。

第二,认识正常的OCTA的血流图像,正常的黄斑区、视盘、视网膜不同层次、脉络膜OCTA血流图像,才能研究异常的OCTA血流图像。作为年轻医生,首先要辨别图像的质量优与否,然后辨别OCTA图像的异常所在,发现异常的血管、新生的血管,发现原来血管的形态和密度发生的变化。

第三,通过定量的方法做临观观察,进一步证实我们对OCTA的理解。同时了解OCTA的不足,目前最大的缺陷是扫描范围比较局限,还不能取代其它影像技术。对于病变范围很广的疾病,仅仅利用OCTA有一定的局限性。

年轻医生应该了解OCTA的基本原理,掌握正常图像,发现异常图像,再利用定量的工具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视频版权归医信眼科所有,未经允许,转载必究!请↙↙↙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jbzs/8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