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中药材名。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3~5月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性味归经来源编辑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3~5月采收
编辑
甘,平。
①《别录》:味甘,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涩,温,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辛甘,凉平。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编辑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①《别录》:主利肝气,和中。
②《药性论》:烧灰(服),能治赤白痢。
③《千金食治》:杀诸毒。根,主目涩痛。
④崔禹锡《食经》:补心脾。
⑤《日用本草》:凉肝明目。
⑥《纲目》:明目,益胃。
⑦《现代实用中药》: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
⑧《陆川本草》: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乳糜屎。
⑩《广西中药志》:健胃消食,化积滞。
形态特征编辑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根生叶丛生,羽状深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花多数,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萼4片,绿色,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花瓣倒卵形,有爪,4片,白色,十字形开放,径约2.5毫米;雄蕊6,4强,基部有绿色腺体;雌蕊1,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极短。短角果呈倒三角形,无毛,扁平,先端微凹,长6~8毫米,宽5~6毫米,具残存的花柱。种子约20~25粒,成2行排列,细小,倒卵形,长约0。8毫米。花期3~5月。
药材性状编辑
干燥的全草,根作须状分枝,弯曲或部分折断,淡褐色或乳白色;根出叶羽状分裂,卷缩,质脆易碎,灰绿色或枯黄色;茎纤细,分枝,黄绿色,弯曲或部分折断,近顶端疏生三角形的果实,有细柄,淡黄绿色。气微,味淡。以干燥、茎近绿色、无杂草者为佳。
用法用量编辑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眼。
相关配伍编辑
①治痢疾:一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日用本草》)二荠莱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炒)、荠菜根等分。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三因方》葶苈大丸)
④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⑥治暴赤眼、疼痛碜涩:荠菜根,捣绞取汁,以点目中。(《圣惠方》)
⑦治眼生翳膜:荠菜不拘多少,洗净,焙干,碾为末,细研,每夜卧时,先净洗眼了,挑半米许,安两大眦头,涩痛莫疑。(《圣济总录》)
⑧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编辑
①预防麻疹荠菜全草2斤,加水2斤,浓煎成1斤。每周1次,每次服毫升。预防服药人,发病7人;对照组人,发病56人。
②治疗乳糜尿取荠菜(连根)4两至1斤洗净煮汤(不加油盐),顿服或3次分服,连服1~3月。观察9例,服药后乳糜尿最快的3~4天即有改变,最迟的45天才由浓而淡,由淡而清,终获治愈。经9~30个月的观察,未见再发。另有一例乳糜血尿,服药4日后,腹痛即觉减轻,尿液恢复正常(包括肉眼及显微镜检查),连续治疗2个月,本年中未见复发。
③治疗产后流血用鲜荠菜1两,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3例,均有效。
注意事项编辑
1.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2.《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3.《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编辑
1.《别录》:主利肝气,和中。
2.《药性论》:烧灰(服),能治赤白痢。
3.《千金?食治》:杀诸毒。根,主目涩痛。
4.崔禹锡《食经》:补心脾。
5.《日用本草》:凉肝明目。
6.《纲目》:明目,益胃。
7.《现代实用中药》: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
8.《陆川本草》: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
9.《南宁市药物志》:治乳糜尿。
10.《广西中药志》:健胃消食,化积滞。
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秉承“诚信是金质量是命”的企业宗旨,规范生产,质量至上;客户为尊,服务周到。欢迎各地经销商、代理商、合作伙伴莅临公司,参观、考察、指导。愿我们真诚合作、携手前行,共创中药事业新辉煌!
联系人:张经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