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01基因诊断对发现小儿眼底病的意义是什么?张利伟:目前已有多个导致眼底疾病的基因被发现。具有遗传特点的眼底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包括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黑矇、视网膜劈裂等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结合临床特征确定疾病诊断。
除了确定诊断外,基因诊断还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后,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结果提供遗传咨询。比如说,患者父母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兄弟姐妹会有病吗?孩子的孩子以后会得这个病吗?再要孩子还会得这个病吗?如何避免以后的孩子得这个病?这些问题都可以结合患者的基因特征进行解答。第二,基因检测的另一个意义是帮助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强调一个早字,某些视网膜遗传病如果没有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造成视细胞的死亡,对基因治疗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已经开展了一些单基因异常的疾病的基因治疗,比如先天性黑矇、青少年黄斑变性、雷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劈裂等。
02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帮助早期发现小儿眼底病?张利伟:目前虽然在小儿眼底病的防治中我们有了眼底照相这一得力助手,但也并不是我们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我们虽然主张所有新生儿都进行眼底检查,但出生后的第一次检查只能说明当次检查有无异常,而有一些小儿眼底病并不是在出生时就有,它的发病有一个过程。很多家长在第一次检查无异常后就放松了思想,到发现明显异常时已经病情较重了,因此我们家长确实需要知道一些早期发现小儿眼底病的简易方法。
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
第一,观察光照反应:检查者将手电灯快速移至婴儿眼前照亮瞳孔区,重复多次,两眼分别进行。婴儿出现反射性闭目动作为正常;
第二,瞬目反射:受检者取顺光方向,检查者以手或大物体在受检者眼前快速移动,不接触到受检者。婴儿立刻出现反射性防御性的眨眼动作为正常。如3月龄未能完成,6月龄继续此项检查。
第三,红球试验:用直径5cm左右色彩鲜艳的红球在婴儿眼前20~33cm距离缓慢移动,可以重复检查2~3次。婴儿出现短暂寻找或追随注视红球的表现为正常。如3月龄未能完成,6月龄继续此项检查。
第四,眼位检查:将手电灯放至儿童眼正前方33cm处,吸引儿童注视光源;用遮眼板分别遮盖儿童的左、右眼,观察眼球有无水平或上下的移动。正常儿童两眼注视光源时,瞳孔中心各有一反光点,分别遮盖左、右眼时没有明显的眼球移动。
第五,眼球运动:自儿童正前方,分别向上、下、左、右慢速移动手电灯。正常儿童两眼注视光源时,两眼能够同时同方向平稳移动,反光点保持在两眼瞳孔中央。视物行为观察:询问家长儿童在视物时是否有异常的行为表现,例如不会与家人对视或对外界反应差,对前方障碍避让迟缓,暗处行走困难,视物明显歪头或距离近,畏光或眯眼、眼球震颤等。
总之,孩子如果出现瞳孔区发白、眼位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医院检查。而且,儿童应当定期接受眼病筛查和视力评估,这一点也是小儿眼底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
(全文完)
(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云南新闻广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