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由于眼内的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晶状体是人眼球中重要的光学部件,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由于遗传、免疫异常、外伤、辐射等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并逐渐硬化,而阻碍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实力下降,最终可以导致失明。
临床上根据发病年龄将白内障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其中,后天性白内障又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及中毒性白内障。
目前,白内障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少部位症状轻微的患者,而且效果不尽人意;手术治疗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即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但可能导致重症炎症和并发症,甚至是不可逆性眼盲。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人们将干细胞用于治疗白内障,从而恢复正常视力。
临床研究案例1
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在《i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利用外源性干细胞在眼内进行晶状体原位再生的开拓性研究。
图1.再生晶状体与对侧眼天然晶状体对比图(A、C为再生晶状体,B、D分别为A、C对侧眼),再生晶状体厚度分别是正常的88%和85%,验光屈光度分别是+3.5D和+3.25D,与对侧正常眼+5D非常接近。
临床研究案例2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成果,探索干细胞在治疗白内障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促进其临床应用。
研究中,12名儿童白内障患者(24只眼)接受了促进晶状体再生的微创手术,而对照组的25名儿童白内障患者(50只眼)接受了目前的标准护理治疗。
利用裂隙灯显微镜,能够动态观察术后晶状体再生的过程。微创手术后一个月内囊口愈合。术后3个月,再生的透明双凸晶状体结构形成。术后6个月后,再生晶状体的平均中央厚度显著增加,与正常晶状体相当,屈光力显著增加,视功能提高。
晶状体再生
干细胞疗法的优点在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因此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干细胞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细胞疗法不仅适用于治疗白内障,还可应用于其他眼部疾病的治疗。例如,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也可以通过干细胞疗法进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疗法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白内障患者来说,干细胞疗法不仅是一种新的曙光,更是一种重获新生的希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法,重获清晰视力和高质量的生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