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应该知道的贝聿铭之最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21-10-19 20:58:01   点击数:
 

年4月26日

贝聿铭于广州诞生

年4月26日

这个伟大的华裔建筑师周岁了

贝聿铭创造了太多的经典

拥有太多的成就

今天小编就从另一个视角

给大家回顾下大师职业生涯中的

▼贝聿铭闻名的那些建筑

1.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建筑。该建筑为纪念美国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而建,该建筑造了十五之久,于年落成,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扒一扒那些年,美国总统和他们的21个图书馆(点击下滑线链接可阅读详情)

2.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3.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采取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该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与此同时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4.香山饭店: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却在贝聿铭的设计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位多产的建筑设计师的事务所只放着两个设计样子。一个是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另一个就是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可见香山饭店的设计在他心目中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

5.美秀美术馆:美秀美术馆最初的构思,来自中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美术馆的开掘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坡面和树木生长,人们修了专门的隧道,并搭建了一系列平台,用以减少对周围水土和植物的影响。在美术馆的填土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道防震墙,墙高20多米,将地下二层的建筑与山体岩石隔开,经过覆盖,几年后山上的原始风貌已经恢复,自然景观完好如初。一位出身于中国而立业在美国的建筑家,在偌大的日本,建造一座典型中国风景的美术馆,这是多么丰富而错综的情结。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就不一一介绍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贝聿铭早期但却又对其设计生涯有着重要影响的项目——贝聿铭之最。

▼里高中心(MileHighCenter),,美国——丹佛空房率低的写字楼之一

年的丹佛,人口大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丹佛市郊不断扩展的同时,城市中心却显得死水一潭,初出茅庐还未独立设计过一栋建筑的贝聿铭和齐肯多夫试图打破常规,开拓性地在市中心商业建筑里实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结合。把丹佛逐渐建设成为美国国内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心。

里高中心的塔楼和贝聿铭早期其他作品一样,都能看得出密斯建筑语言的痕迹。不过贝的这个作品显得更具装饰性和表现力。他认为,要想造出好建筑,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很多好的点子。

正是在里高项目的创作中,贝聿铭第一次在”创造空间”上做出了尝试。他巧妙地利用了楼与楼之间通常被忽视的空间,将它变成了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周末,也不是用作广告空间,而是更长远的价值。这是一座超越时代,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写字楼,尽管它的租金比每平方英尺3美元的平均租金要贵一倍,仍然是丹佛空房率最低的写字楼之一。

▼社会山项目(SocietyHill),美国,————费城重建规划中具挑战性的项目

当年全美上下一片热火朝天,费城这座最具历史意义的美国城市也投身于了城市重建的热潮中。而这些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社会山项目。费城邀请了四个开发商——建筑师团队来为这一占地56英亩(23公顷)的项目竞标。当时的贝聿铭虽然仍受雇于威奈公司,但他和老板齐肯多夫是以平等的身份组队参选的,结果他们打败了所有当地关系够硬的对手。

贝聿铭运用自己在基普斯湾使用建筑混凝土的经验将费城的建筑带上了新的高度。不过,在费城改建规划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建筑的高度,而是整体的规划和排布。贝聿铭的设计以规律化建筑胜出,三座等高的塔楼比一大堆混置的洋房显得安静、简洁、利落,比起板楼来,塔楼窄而长,不会挡住过多视野。三栋塔楼的平面布局呈风车状,既保持了平衡又体现了雕塑般的紧张感。每一栋楼精确地选址定位,保证了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历史建筑区绿树成行的宁静街景。

新建的联排住宅也同样和城市水乳交融,它们按照费城传统的住宅风格组成了一个个住宅区块,其现代感正好和四周的历史建筑在材料及规模上相互补充。培根认为,住宅窗户上石灰石的中楣建立了它和塔楼之间的联系,反过来又是对于这一地区殖民时期风格的窗户起到了反衬作用。整个街区,可以说是历史与现代在建筑上的延续。

▼路思义教堂(LuceMemorialChapel),——,中国台湾——贝聿铭早独立设计的项目

齐肯多夫特批贝接受的第一个独立项目。贝聿铭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个人的情感,而这个项目让他拉近了和家乡的距离。贝聿铭对这片坡地进行了规划,以一条路脊为中轴,将三所学院、一个图书馆以及办公楼分散置于两边的四合院中,以创造紧密联系的社区感。

如同贝聿铭同时期的另一个设计双曲面大楼,路思义教堂也采用了双曲抛物线的原理,用悬臂结构支撑整个建筑。这一设计,新就新在利用四块劈锥曲面体雕塑般地组合成开敞的大空间。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堂修建花费了整整7年。

路思义教堂是贝聿铭作品逐渐成熟的一个范例,他利用先进的科技为艺术服务,提炼出精华,借鉴历史传统来雕塑空间。虽然因为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过高,教堂并没有给贝带来更多的机会。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l——7,美国——贝聿铭事业起步期遇到的大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项目,是贝聿铭在事业起步期遇到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那时的贝聿铭自立门户仅仅十个月,对于全新的建筑类型、客户动态、环境选址甚至建筑程序,44岁的他都需要“彻底转换思维”,从头开始。

对一个急于寻求突破的建筑师来说,能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之地用建筑诠释如此理想化的项目,无疑是个完美的机会。然而贝聿铭却犯了难。让他为难的,不仅仅是这一片未开发的风景区,更是这片一望无垠,难以把握尺度的开放空间。

具体设计过程是艰难崎岖的,对于不断冒出的新点子,贝聿铭一个个地琢磨又一个个地推翻。最终贝聿铭选择用石材,然后因为预算,贝聿铭从当地的采石场找来了砂石,将它们加入混凝土中,再用凿石锤进行加工,让表面露出深粉色。贝聿铭将自然融入景观,掩藏建筑体量。

NCAR使贝聿铭第一次有机会探索建筑的艺术。尽管从近处看,还有一些细节显得不甚完美,但他独特的风格和建筑语言仍然熠熠生辉。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不断琢磨自己的建筑美学,做出更加自信和流畅的作品。

▼艾弗森美术馆(EversonMuseumofArt),1——8,美国——贝聿铭爱的作品之一

艾佛森美术馆对于贝来说是一个突破,是他对之前作品的总结,又是在此基础上一个决定性的进步,在这里,贝第一次真正探索了形体和空间。

贝聿铭利用了坚固墙体固有的力量建造了四个巨大的悬臂结构。这可以说是集工程学、建筑学、艺术为一身的力作。自然光从四面沿墙壁流泻而下,四面的展厅像风车轮一样排列,好像四座独立建筑中心围着一个加顶的公共广场。展厅之间由围绕着中庭的通道连接,路径变化丰富,贯穿整个馆内,使参观者充满神秘感和惊喜感。

这座博物馆被赞为“用于收藏雕塑的雕塑,用于展览艺术的艺术品。”以它为起点,贝聿铭随后又完成了很多博物馆的建造。它同时也是一个缩微版的国家美术馆的前身。接下来的40多年里,贝聿铭的作品无数,但艾佛森美术馆仍是他的至爱之一。

▼得梅因艺术中心扩建项目(DesMoinesArtCenterAddition),5,美国——贝聿铭负责的小项目之一

得梅因艺术中心在美国中西部博物馆里可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馆藏,它所展现的建筑艺术也是功不可没的。美术馆于年由伊利尔·沙里宁初建成,这座克兰布鲁克风格的建筑后来又依次经过贝聿铭及理查德·迈耶(RichardMeier)的扩建。三位建筑师,相隔各20年,每一个人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材料,为美术馆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印迹。

对于一个习惯于设计独立的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师来说,对现有地标性建筑进行扩建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贝聿铭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这一栋重要的早期现代建筑和扩建部分联系起来,并对前者进行改善,用贝聿铭的话来说就是”新旧兼顾”。

贝聿铭保留了原有的低矮屋顶轮廓线,从主入口看去,只有天窗的一角暗示了雕塑馆的存在。在另一端,他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坡度建成了低层的半地下雕塑厅,和一旁公园相接。巨大的玻璃窗镶在4米高的倾斜墙面中,遮蔽了日光直射,将缓和的散射光洒入室内。这个创意比勒·柯布西耶的遮阳棚更为巧妙。

当雕塑馆落成开放的时候(参观者创了建馆以来的纪录),大家在欣赏雕塑作品的同时,对于建筑本身也赞不绝口。9年,贝聿铭的得梅因艺术中心和艾佛森美术馆均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国家荣誉奖。这是协会第一次在同一年颁奖给同一个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之前对这种建筑类型毫无经验的贝聿铭,创造了美国建筑师协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来福士广场(RafflesCity),9——,新加坡——贝聿铭职业生涯中规模大、耗时长的项目

这时的贝聿铭,在新加坡已经小有名气,也正是因为如此,贝聿铭接手该项目。这是贝聿铭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项目,前后持续17年。在这期间,客户和项目变了,选址也从临水的岸边到较为中心的区域。

贝认为,要想保持人们的兴趣,建筑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这样密集型的多功能建筑群里。因此,在这里,光影颜色的变化、交错的自动扶梯和曲线形的挑台上来往的人群,给整个建筑带来了无限的活力。舞台一般的分隔墙既将整块中庭分成一些较为私密的空间,又不会影响视野。

贝聿铭表示说:”尽管有诸多问题,我们仍然完成了来福士广场的项目,而且我认为我们团队的参与使这个项目变得更加成功。”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TheMortonH.MeyersonSymphonyCenter),,美国——贝聿铭早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

在为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选择建筑师的时候。本来不在候选名单上的贝聿铭却成为了热门人选。在多次婉拒下,贝最终还是于年接下来该项目,这也是他设计的第一个音乐厅。

为了消减体量巨大没有窗户的演奏厅带来的视觉冲击,贝聿铭在厅外加了一层石灰石和玻璃结构的外壳,这个弧形的外壳冲破了中规中矩的四方形给整个建筑注入了活力:同时这里多处灭点的运用比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更胜一筹。

演奏厅周围包厢一层绕有一圈露台,伸入大厅用于扩大公共空间;头顶20英尺(6米)高的三个椭圆”透镜”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另有一更大的弧面,包住音乐厅的整个西面,构成了梅尔森标志性的锥形。这一块遮光玻璃形成的”膜”从底部开始,逐渐弯曲,直到与墙面垂直。这个项目中,贝聿铭首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和大多数音乐厅不同,达拉斯这座音乐厅光线充足的大厅全年都是个公众聚集地,深受人们喜爱。贝解释说:”梅尔森交响乐中心不是为少数精英建的,它是个完完全全的公共建筑。这个音乐厅不仅仅是用来做音乐听音乐的,也不是只为买票来听音乐会的观众服务的……如果我们的公共设施最后不能切实服务于最广大的群众,那还要公共设施做什么用?”

▼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reativeArtistsAgency),,美国——贝聿铭设计流畅、建造精良的作品之一

这座75,平方英尺的建筑于年贝聿铭退休前夕竣工。虽然最初因为它的规模不大,贝聿铭还曾拒绝过,然而,美国最初吸引贝聿铭的正是电影文化,因此他接下这个项目,不能不说是另有一番意味。

由于场地位于交通要道,贝因此设计了一个有弧度的翼楼,内为悬臂支撑的办公室,玻璃上映射出的是每天近50万穿梭而过的车流。建筑另一侧面为竖直的石质楼面,面向较为安静的住宅区。建筑的中心空间设有一个高57英尺(17米)的装有天窗的冠,到了晚上,中央大厅就像烽火台一样点亮着城市的夜景。为了营造一种整体感,贝聿铭将功能性主入口设在地下,建成一个专门泊车的车库,从车库的电梯只通往一楼。所以无论是职员还是明星,都得先穿过中庭。贝聿铭将它称为“登台”。

CAA是贝聿铭设计最流畅、建造最精良的作品之一,它的精致让人不禁想到40年前他为齐肯多夫设计的总部办公室。CAA的出类拔萃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对它风格的解读则众说风云。《纽约时报》盛赞CAA为“洛杉矶迄今为止最美的现代建筑”。

▼摇滚名人堂和博物馆(RockandRollHallofFameandMuseum),,美国——贝聿铭没信心的项目

当贝聿铭接下摇滚名人堂和博物馆的项目时,他手头上还有不少像卢浮宫和国家美术馆这样的重量级项目。暂且不谈贝聿铭这样一位名气甚大的建筑师和摇滚的反叛正好相违背,单论贝聿铭当时68岁高龄,似乎就不太适合为摇滚这样年轻生猛的美国本土音乐设计纪念堂。事实上,也正是孩子们坚持要他接下这个项目的。

配有咖啡馆和露台的一层,可以眺望美丽的湖景,将整个城市和博物馆本身尽收眼底。从这里,游人可以继续通过楼梯登上五层。这个楼梯呈悬臂状支撑,直耸入这个贝聿铭设计的最高公共空间里。贝聿铭认为,游人从楼梯登上而非乘自动扶梯到达最高处,更容易在不自觉中获得他所说的“攀登山峰”的体验。当人们到达(名人)纪念堂这一象征性(也是实际中的)顶峰时,这里的昏暗和神秘与之前的开放感形成剧烈反差,一面30英尺(9米)高的背光玻璃墙上满是激光蚀刻的摇滚大腕签名,之前激动的心绪很快就转化成为一股尊敬的氛围,而这一切都在设计师的计划之中。

十几年后,贝聿铭回头看这个作品的时候,坦言自己不确定的心态。他在90高龄的时候说:“与其他项目相比,我对这个项目最没有信心。我只能基于当时了解到的信息,尽力而为。现在我年纪更大了,离摇滚也更远了。不过我觉得现在做的话,我能把它做得更好。”

他是一位普通的老者

明年即将迎来他岁生日

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用一个世纪来构建自己的建筑梦

那遍布世界的建筑

是他为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代言

也是他送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Reference:《贝聿铭全集》——电子工业出版社

Arch设计联正在寻找兼职编辑

如果你是设计类学生/设计师;

热爱设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热爱挖掘和分享好内容;

欢迎发送简历至以下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hbyx/1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