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颍川堂与七子流芳

文章来源:视网膜劈裂(症)   发布时间:2016-11-30 1:10:24   点击数:
 

----点上面蓝字台山视角可长期收到我们的信息----

前些天颍川纪念堂的信息发布后,引发大量微友分享转发及媒体转载,也吸引一批又一批人前往参观,还有陈姓子弟主动联系捐款。

很多人问这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建筑为何叫颍川堂呢?

市领导及颍川堂筹建委员会主席陈策文先生等人参观颍川堂

颍:河名、地方名、姓氏

颍川:郡名,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贴有颍川堂的家、村、宗族、祠堂等的人士就是从颍川迁徙而来的。

赖氏、钟氏、邬氏等姓氏也有不少分支以颍川堂为堂号。

颍川作为堂号,表示该姓氏的先祖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

陈姓是舜帝后裔,其中一派系起源于今日河南登封县城,即颍川郡,故以颖川为堂号。繁衍生息、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舜帝陵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的九疑山,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绘于公元前年以前的古地图绘记有九嶷山舜帝陵建筑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万。台山的陈姓就属颍川衍派。

陈姓在沿海省份分布最多,在广东是第一姓,人口万。在台山人口中亦不例外,已超过15万人,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姓陈的。

陈姓的先祖陈文自福建谪迁南雄珠玑巷,其四世孙陈辉被尊为太始祖。陈辉(凤台)是宋朝进士,官职谏议大夫(相当于今日的人大职能吧),相传他到粤北山区考察时,被当地热情的瑶胞所挽留,同意教授瑶胞子弟读书识字。为了保境安民,他指导瑶胞在山上修筑城墙,安营扎寨,并由他和陈英出面收编南下难民,与当地的瑶、汉、壮等族人组成民军,共同抵抗元兵。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辉父子兵败殉国。从此,陈辉、陈英父子二人被誉为“抗元英雄”。墓葬于清远市清新县天堂山上。陈辉娶邝氏为妻生四子:

长子陈谟、

二子陈宣、

三子陈英、

四子陈恺;

后娶侯氏为妾生三子:

五子陈闰、

六子陈图、

七子陈仁

共七兄弟。七人中有四人中进士、三人为秀才,号称“七子流芳”,后来南迁散居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各地,并约定兄弟七人“逢冲则止、遇水而居”,其中陈谟、陈宣、陈英、陈恺四子其后裔主要迁居台山、新会、江门等地。

陈辉(凤台)画像

据查四子后裔在台山主要分布的地区:

1、一子陈谟三八冲泮,南宋年生于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沙水村,是乡举进士,授刑部侍郎,年从南雄迁新会杜阮,娶黄居正次女为妻,后续娶张氏、朱氏,在杜阮生四子:

陈文诜、

陈文振、

陈文龙、

陈文起。

后由新会杜阮迁即今台山三八冲泮而居。成为冲泮陈氏一世祖。

三八冲泮的陈谟公祠

一世祖陈文诜生五子:陈有礼、陈有仁、陈有义、陈有智、陈有信。

陈有信生四子:

长子陈雷秀迁居阳江儒洞,

次子陈雷振迁海宴大坑、竹园、沙桥、路岗等地。

三子陈雷德迁新会沙堆、沙桥,

四子雷鸣迁广海古隆。

一世祖陈文振,生一子:陈有彰。

陈有彰生三子:陈与子、陈与贤、陈与孙。

陈与子生三子:陈思道、陈心道、陈性道。

陈思道祖祠在三合镇三合圩。

陈与孙生三子:陈宗道、陈安道、陈昌道。

陈安道入继与贤祖。

陈文振后裔分布于三合镇冲潮、良村、冲湾、冲奕、玉怀等地。

一世祖陈文起,由冲泮迁潢村徙水南。

陈文起生四子:陈仲诰、陈仲典、陈仲训、陈仲真。

陈仲诰迁顺德熹冲。

陈仲训迁东莞茶园。

陈仲真留居水南。宋朝时任校尉之职,兼掌屯田,主镇守团田。那时倭寇经常侵扰台山沿海边防,广海一带尤为吃紧,公亲率兵众、乡团,日夜巡守,寇未能得逞。后有李猛龙匪帮盘居百峰山,日夕出没台山新会进行劫掠、掳人勒赎,奸淫妇女。台山四九、冲蒌、都斛、新会天亭一带受害最重。公奉命提师进剿,保卫地方厥功至伟。一次,公又与匪首李猛龙大战于百峰山下,斩其渠帅,贼败退。公喜置酒食激励三军,拟乘夜突入匪巢,一鼓荡平匪类。不料贼赂公之厨下,置毒于生鸡、鲤鱼、黄酒之中,陈仲真父子三人遂一同遇害。清道光24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奉旨加封为绥靖伯爵。据其生平剿匪有功,并修其真容,立庙祭祀。此事新宁县志有记载。

陈仲真子孙,有的迁泡步,洞宁、冲蒌冲洋、莲花墩、咸圹、三合李坑、那洞、潮安、渐新、渐东、南洞、顺洞和海宴等地。

盖水南陈文起族由名贤陈白沙撰班派字曰:“圣文万世昌,应朝瑞国祥,德业光前远,遵法永延长”,与冲泮谟祖初迁时班派字“籍凤毓家秀,和敬发贤良,文明应显达,历世永传扬”有所不同。后又请东莞县陈伯陶太史撰出新班派字曰“仁厚承恩泽,书香启俊良,邦家常有耀,绩学自名扬。”冲泮新班派是:大德铭兼寿,家邦耀远光;广南星起聚,育尊兆其昌。

三合镇的陈姓,多数是冲泮、水南、潢村、端芬、平洲等地的陈谟、陈英的子孙迁来的,分布居住的村庄较多较广,其中包括洋澜东联、黎洞、朗东、新一和西屏、水松朗、双圹、冲湾、良村、那洞、南华、玉怀、环安、新安、永昌、六合、三冈等,以及三合圩、新安圩等地。

2、二子陈宣墩头六村

南宋开禧元年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古冈州新会原霞洞石溪村,生三子:

陈龙壑、陈凤壑、陈麟壑。

陈龙壑迁潮连,

陈麟壑迁东莞造靛村,

陈凤壑生四子:

陈仁甫、陈义甫、陈礼甫、陈智甫。

陈仁甫生二子:

陈天任、陈天祥。

陈天祥(从善)翁迁台山上阁东山里,成为台山墩头六村陈氏一世祖。

陈天祥生--

二世陈梦麟生--

三世陈有志,

陈有志官职提领,爱民如子有政声,被世人称为陈提领,今仍有“提领陈公祠”座落在朗美村。

陈有志翁生三子:

四世--陈七一、陈七二、陈七三。

明永乐二年陈七二与陈七三两人渡海遇溺,惟存长子陈七一,

七一公生二子:

五世--陈元康、陈元福。

元福留居上阁墩头,子孙分居五福、均安、浮月等村。元康由上阁东山迁朗美,子孙繁衍分布大湾、秀墩、中礼、西乔、莲洲等管理区一带,统称六村,聚族数万之众,繁衍40余村。广海之山背、冲蒌之朝中,以及下川一部分陈氏,都是从六村开支出去的。

广海山背陈姓多人主要有三房:其中两房是明嘉靖年间年从六村迁出的十三世陈彦冲和陈君瑞,一房是从冲蒌冲洋迁去的宏愿祖。

墩头六村陈氏首传班派字联是:祖德赐光裕,明廷擢茂良;学宜宗孔孟,华国以文章。后续班派字联是:星朗聚群贤,堂高恒自耀;凤鸣昌奕嗣,源远乃迩长。

3、三子赤溪冲金陈英

陈英是宋宣议大夫,淑配李氏夫人,乃沙水村郡守公实李之长女,生四子:

陈法、陈福、陈寿、陈悟。

长子陈法奉十五郎,任柳州知府。南迁时陈法之舟抵今台山旗坛海傍停泊闻蛙声响闹,乃曰:此必有田里可居。遂弃舟登岸择冲金而栖止,在此繁衍。陈法淑配刘氏,生三子:

陈禺山、陈金山、陈火山。

陈金山生五子:陈师孟、陈师仲、陈师季、陈师亮、陈师佑。

陈师孟后裔住上泽北活、中巷一带。

陈师仲后裔住都斛麻园、古劳。

陈师季子孙有的迁奇逢松子岭布坑村,也有的迁海宴、新会横涌街,

陈师亮后裔住都斛丰江、东坑、白石等村,以及冲金衙里和康坑。

陈英四子陈悟的后裔迁邓冲、陈边、大塘、广海等地。

陈英祖班派字联是:先德开基,水奠尊崇大典;象贤缵瑞,用光启佑鸿猷。

4、四子汶村陈恺

娶宝昌乡张大德之女,墓在华萼山之原,续娶冈州金氏,墓俱在泷水郡柴皮朗。陈恺生四子:

陈梦熊、陈梦虬、陈梦蚪、陈梦鸾。

二世陈梦虬生二子

陈玄杰、陈真杰。

三世陈玄杰生二子:

陈前江、陈前溪。

四世陈前江生五子:

陈温、陈良、陈恭、陈俭、陈让。

四世陈前溪生一子

陈闻溪。

五世陈俭生一子

陈引宗。

六世陈引宗生六子:

陈逸昂、陈逸轩、陈逸连、陈逸靖、陈逸廉、陈逸清。

陈恺子孙俱住今台山市海宴汶村一带。汶村陈氏首传班派字联是:诒谋燕翼,崇德象贤;健顺中正,光华济美。后续班派字联是:实学勉修齐,允守祖宗彝宪;英才宏启迪,蔚为家国祯祥。

5、下川陈姓

下川陈姓一支源于惠阳,由惠阳迁中山,再于清代乾隆年间年由中山迁入下川淡水坑村。《新宁县志》载“康熙二十三年4年开放海禁,允许入迁居民”,后历经五十二年始为陈姓人迁入。按族谱序列,至今有十三代传人。

下川陈氏另一支由六村大湾迁来,是贤佐房十世第五子陈纪翁,繁衍至今人口达多人,子孙分居平埠、南洋、茅湾、竹湾、东冲、川前、樟木树、牛圹、龟山、后门龙、荔枝湾等村。班派与六村陈氏班派相同,都是“学宜宗孔孟,华国以文章。”

据调查下川陈姓居住村庄还有:水洋、淡水、柯新、古木、产湾、槟榔、东湾、南澳等村。其中淡水坑村建于清乾隆元年年至今年。初入迁下川时仅5户23人,至宣统年间村民已发展到18户96人。宣统三年年孟春建“朝列大夫陈公祠”,有“惠阳遗泽,淡水开宗”对联为证。同时村中尚保存清代晚期“满祖书屋”,樁墙建造。此外下川陈姓也有从端芬迁去的。

几个关于陈姓的成语故事:

难兄难弟:

这成语的意思原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难为兄,陈季方难为弟。

颍川有个叫陈寔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因为陈寔、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陈元方有个儿子叫陈长文,陈季方有个儿子叫陈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寔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梁上君子: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变成了小偷!

有一天晚上,一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破镜重圆:

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乐昌公主,才貌出众,嫁与太子宾客徐德言为妻。

眼见陈朝日益衰微,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亡国后必定会落在豪强的家里,你我有缘,定能重逢,但要有个信物作为凭证。”徐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妻子,说:“每年正月十五那天,你在集市上卖这半面镜子,如果我还活着,我会在那天去找你。”

陈朝亡国后,乐昌公主果然落入了隋朝大臣越公杨素家里。徐德言历经流离颠沛,终于回到了京城。

正月十五这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价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将那人领到住处,那人所卖的半面镜子与自己的半面镜子正好合在了一起,徐于是写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托卖镜之人带给公主。公主看到诗后,心中悲痛万分。

杨素知道了这件事,放手让公主和徐德言团聚,二人终于携手同行,白头偕老。

资料来源于网络及台山陈氏宗亲网、新会侨网、颍川侨刊等,资料内容繁多若有错漏敬请见谅,请在后面评论校正,谢谢!欢迎转载分享!

资料整理:陈锦章摄影:陈尔德

台山视角联系

电子邮箱:

qq.







































健康家长注意这个季节这种病毒盯上了
干货护士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ubb.com/yfzl/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