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罗军 医院
d.CT造影
·在美国不常用
·在评估术后保留内固定的患者,可能导致MRI伪影
分类
1.急性一肩袖撕裂发生于3月内,在此之前无肩膀症状。
2.慢性—症状持续时间长于伤后3月。
3.慢性转急性—小撕裂继续扩大。
4.肩袖撕裂分为全层撕裂或部分撕裂。
5.全层肩袖撕裂大小通常被进一步分类:小(1cm);中等(1-3cm);大(3-5cm);巨大(5厘米或两条肌腱完全撕裂,或撕裂回缩到关节盂)。
6.部分肩袖撕裂最常见的是按位置分类(关节侧或滑囊侧)和按大小分类(大于或小于50%的厚度)。
E.治疗
1.保守治疗--老年人和活动量少的病人保守治疗也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a.避免过激烈的运动
b.冰敷,
c.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
d.理疗,包括肩袖和周围组织的稳定、力量加强以及肩关节以下的伸展练习。(应避免外展和内旋)
e.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风险包括肌腱萎缩,感染,肌腱修复质量下降。好处包括减小夜间疼痛,改善运动。
2.外科治疗
a.适应症
·全层和部分肩袖撕裂保守治疗失败
·急性、创伤性肩袖撕裂年轻的(小于60岁)功能障碍患者应考虑手术。
·任何年龄急性的肌肉力量或运动能力丧失的
·MRI显示肌肉情况较好,没有严重的脂肪浸润
·没有实质性的盂肱关节炎
b.禁忌症
·慢性感染
·盂肱关节炎
·长期肌腱回缩和肩袖肌肉萎缩
·肱骨头上移,肩峰肱骨间隔小于7毫米
·三角肌、腋神经功能障碍
3.外科手术
a.关节镜-适当的关节镜通路建立。
·后方入路:肩峰后外侧角内侧1厘米及下1厘米处。
·肩袖间隙入路(用于关节内工作):喙突外侧。
·前外侧入路(用于进入肩峰间隙):肩峰外侧2厘米
·后外侧入路:肩峰后外侧缘外侧2厘米
b.小切口开放式肩袖修复(侧方延伸法)
·三角肌分离(不带三角肌移位)开放式肩袖修复
·适合小到中度撕裂,适用于中、小撕裂及肩胛下肌上三分之一的撕裂。
c.开放式肩袖修复
·三角肌分离-后续修复很重要。
·应避免将三角肌从肩峰前外角切开超过5cm,以保护患者腋神经不受损伤。
·开放式肩袖修复适合所有大小的撕裂。
·巨大肩袖修复-应评估术前MRI。排除终末期肩袖的萎缩,应保持喙肩(CA)韧带的完整性,以防止医源性前脱位。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同种异体移植物(异体移植、异种移植、真皮移植物等)能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部分撕裂,关节侧肩袖撕裂:如果大于50%,转为完全撕裂进行修复(开放手术或关节镜);如果少于50%,对肩袖止点和下表面进行清创。
.当剩余的附着肩袖组织是健康的,原位修复肌腱(对部分关节内冈上肌腱撕脱)是一种选择。
d.肩袖修复技术—一个大型病例数据分析表明了这些技术结局没有较大差异。
·单排修复-可将缝合固定安置在准备好的股骨任何需要处或进行组合,以固定关节。
·双排修复-带缝合线的内侧缝线锚钉,缝合线通过侧向修复外侧肩袖组织,内侧缝合并进行褥式缝合固定。
·类骨隧道修复(缝线桥):内侧缝线锚钉;穿肩袖后进行肩袖足印区压紧性的锚定固定修复。
e.肌腱转移
·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背阔肌和(或)大圆肌转移到大结节。背阔肌肌腱转移需要完整的肩胛下肌肌腱。
·年轻的成年病人抬肩困难时应考虑肌腱转移,活动需求高的病人应考虑积极的置换术(例如,体力劳动者);有助于减轻外旋的痛苦。
·不可挽修复的肩胛下肌撕裂:胸大肌应转移至小结节或前内侧大结节。
F.并发症
1.感染
a.感染作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不到1%。
b.痤疮丙酸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生物体。其他生物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关节镜下和/或开放式肩袖修复后三角肌开裂
2.复发性的撕裂更常见于大型撕裂损伤和65岁以上的病人。
3.医源性肩胛上神经损伤
4.早期常见关节僵硬;然而难治性僵硬等复杂的情况不足5%。
5.漏诊的疾病包括肱二头肌腱炎、肩锁关节炎或滑膜炎、关节不稳定、关节僵硬、盂肱关节炎、臂丛神经炎或特纳综合征。
G.建议
1.应避免多次注射糖皮质激素。
2.开放性手术操作,涉及三角肌需要细致的修复。
3.三角肌撕裂是开放性肩袖修复的并发症。
4.与关节镜相关的具体并发症包括严重水肿、周围神经损伤和肩袖修复失败。
5.老年患者经常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三角肌强化训练。
6.较大或大型的肩袖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和个体化修正的康复治疗,通常需要较长固定时间。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征稿启示
清欢骨科书店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北京哪治疗白癜风